重獲新生的西北硬漢,錦旗背后的共建故事
灣區時訊(編輯/劉秀 通訊員/陳鋆)十年前,一紙霍奇金淋巴瘤的診斷書,徹底打破了蘭州人周先生生活的平靜。經過幾個療程的治療,病情得到了緩解。生活似乎重新步入正軌,一家四口也重拾往日的歡聲笑語。
可命運并未就此放過他,復發如同隱匿在暗處的幽靈悄然降臨。每一次復發,治療難度都在增加,身體的負擔也愈發沉重。而這一次復發,似乎格外棘手。新發的腫瘤如同貪婪的惡魔,盤踞在腰椎旁,肆意侵蝕著他的身體。劇烈的腰痛如影隨形,仿佛無數鋼針深深刺入腰椎,每一次挪動身體,都像是在攀爬一座難以逾越的高山。
破繭重生
就在周先生一家陷入絕望之時,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響應共建國家區域醫療中心的號召,選派了新一批醫療專家來到甘肅,蔡清清教授便是其中一員。
蔡清清教授在淋巴瘤領域深耕多年,憑借卓越的醫術和對醫學的執著追求,在業內聲名遠揚。此次來到甘肅,她肩負著提升當地淋巴瘤治療水平,為患者帶來希望的重要使命。
接診周先生時,蔡清清神情凝重,她深知復發難治性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療難度極大,但她不放棄任何一個生命的希望。
蔡清清教授立即組織甘肅醫院血液科的醫生們,對周先生的病情展開討論。在討論會上,她仔細分析每一項檢查數據,憑借豐富的臨床經驗,敏銳地指出了之前治療方案中存在的問題,并給周先生制訂了一套全個性化治療方案。這套方案不僅充分考慮了周先生的病情,還緊密結合甘肅醫院現有的醫療資源,力求以最科學、最有效的方式幫助周先生對抗病魔。
在蔡清清教授的悉心指導下,甘肅醫院血液科的醫生們有條不紊地開展治療。此后,蔡教授每天早早來到病房查房,根據周先生病情變化及時調整治療方案。在甘肅醫院血液科全體醫護的努力下,周先生的病情逐漸得到控制。
當復查結果顯示周先生的腫瘤明顯縮小,預示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時,周先生和家人激動得泣不成聲。為了表達內心的感激,周先生精心定制了一面錦旗,鄭重地送到了蔡清清教授手中。
讓希望之火蔓延
蔡清清教授帶來的改變,遠不止幫助周先生重獲新生。作為共建國家區域醫療中心的踐行者,她深知,甘肅地區許多淋巴瘤患者無法接受前沿的治療。為了讓更多患者受益,蔡清清教授決定將自己牽頭的一系列臨床研究平移到甘肅醫院。這些項目均為淋巴瘤的最新治療方法,同時為患者提供免費或經濟的治療藥物,這將大大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
從項目的申報、審批、對接,到人員的培訓、藥品的發放,每一個環節蔡教授都會過問,并積極協調各方資源,及時解決各種問題。在實施的過程中,蔡教授還參與了項目的管理和監督。在蔡清清教授的悉心指導下,甘肅醫院血液科的醫生們迅速成長,逐漸掌握了先進的治療理念和技術。隨著臨床研究項目在甘肅醫院的順利開展,越來越多經濟困難的病患從中受益。他們重新回歸家庭,重拾生活的信心,臉上綻放出久違的笑容。
科普:霍奇金淋巴瘤防治知多少
霍奇金淋巴瘤是一種具有獨特病理特征的淋巴系統惡性腫瘤,該病好發于15-35歲的青壯年和55歲以上的老年人,臨床主要表現為無痛性進行性淋巴結腫大,約30%患者伴有B癥狀(發熱、盜汗、體重減輕)。根據WHO分類,經典型霍奇金淋巴瘤占絕大多數,其中結節硬化型在年輕患者中尤為常見。
近年來,隨著診療技術的進步,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療取得了突破性進展,PD-1/PD-L1抑制劑、CD30單抗顯著改善了患者的預后。ECHELON-1研究發現,CD30單抗維布妥昔(BV)聯合AVD方案治療初治進展期霍奇金淋巴瘤,5年無進展生存率(PFS)為82.2%,比傳統ABVD方案的75.3%更高,且BV聯合AVD方案還能減少肺部毒性。近期的S1826研究進一步證實了免疫治療的優勢,PD-1單抗納武利尤(N)聯合AVD方案治療初治晚期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2年PFS率達到92%,優于BV+AVD組(83%),且N+AVD組的副作用更少。目前,課題組正開展“派安普利單抗聯合AVD方案治療初治進展期經典型霍奇金淋巴瘤的隨機、開放、多中心II期臨床研究(PENAHL研究)”,研究結果有望進一步提高霍奇金淋巴瘤的治愈率。目前研究仍在全國招募中。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