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課程基本信息
課程名稱 (中文) | 操作系統 | ||
課程名稱 (英文) | Operation System | 課程類型 | 專業課(公共必修課、學科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專業選修課、公共選修課) |
學 分 | 4 | 總學時 | 68 |
適用對象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網絡工程、軟件工程、物聯網工程專業三年級(專業、年級等) | ||
考核方式 | 閉卷筆試(平時成績占總成績的30%) | ||
先修課程 | 計算機導論,C語言程序設計,數據結構 |
二、課程簡介
本課程主要講述計算機操作系統的基本概念、操作系統的五大功能、現代操作系統廣泛使用的技術、虛擬技術的基本原理和概念等。
三、課程目標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可以使學生了解計算機操作系統的一些基本術語、概念,掌握計算機操作系統的功能。同時引入了現代操作系統廣泛使用的技術:微內核OS結構、線程的控制與通信、數據一致性、系統兼容技術等。
四、教學內容及要求
第一章 操作系統引論
教學內容:
1.1操作系統目標和作用
要點:操作系統的目標、作用、推動操作系統發展的主要動力。
1.2操作系統的發展過程
要點:無操作系統時的計算機系統、單道批處理系統、多道批處理系統、分時系統、實時系統。
1.3 操作系統的基本特性
要點:操作系統的四大特征:并發、共享、 虛擬、 異步性。
1.4操作系統的主要功能
要點:操作系統的五大功能:處理器管理的功能、存儲器管理的功能、設備管理的功能、文件管理的功能、用戶接口。
1.5操作系統的結構設計
要點: 操作系統的基本概念、傳統的操作系統結構、微內核OS結構、指令的執行與中斷。
教學要求:
了解計算機操作系統目標、作用、發展過程及發展的主要動力,理解操作系統的基本特征及功能、操作系統的結構設計。
第二章 進程的描述和控制
教學內容:
2.1前趨圖和程序執行
要點:程序的順序執行及其特征、前趨圖、程序的并發執行及其特征
2.2進程的描述
要點:程序的順序執行及其特征、前趨圖、程序的并發執行及其特征、進程的特征與狀態、進程控制塊。
2.3進程控制
要點:進程的創建、進程的終止、進程的阻塞與喚醒、進程的掛起與激活。
2.4進程同步
要點:進程同步的基本概念、信號量機制、信號量的應用。
2.5經典進程同步問題
要點:生產者-消費者問題、信號量機制、經典進程同步問題、管程機制。
2.6進程通信
要點:進程通信的類型、進程通信方式、消息緩沖機制、郵箱機制、進程通信的實例。
2.7線程的基本概念
要點:線程的引入、線程與進程比較、線程的狀態和線程控制塊
2.8線程的實現
要點:內核支持線程與用戶級線程、線程控制。
教學要求:
掌握進程和線程的基本概念、進程同步和通信機制以及進程控制過程。
第三章 處理機調度與死鎖
教學內容:
3.1處理機調度的層次和調度算法的目標
要點:高級、中級、低級調度、選擇調度算法和方式的若干準則
3.2 作業和作業調度
要點:作業調度的主要任務、作業調度的算法
3.3進程算法
要點:進程調度的任務、機制和方式、進程調度的算法。
3.4實時調度
要點:實時調度的基本條件、實時調度的算法分類、常用的幾種實時調度算法。
3.5 死鎖的概述
要點:產生死鎖的原因、必要條件,處理死鎖的基本方法
3.6預防死鎖
要點:預防死鎖
3.7避免死鎖
要點:系統安全狀態,利用銀行家算法避免死鎖
3.8死鎖的檢測與解除
要點: 死鎖的檢測,死鎖的解除
教學要求:理解處理機調度的層次,掌握單(多)處理機調度的類型與算法、死鎖的原因及處理方法,死鎖避免的銀行家算法
第四章 存儲器管理
教學內容:
4.1存儲器的層次結構
要點:主存儲器與寄存器、高速緩存和磁盤緩存
4.2 程序的裝入和鏈接
要點:程序的裝入和鏈接方式,包括靜態鏈接和動態鏈接。
4.3連續分配方式
要點:四種連續分配方式:單一連續分配、固定分區分配、動態分區分配、可重定位動態分區分配。
4.4對換
要點:對換技術、對換空間管理、進程的換進換出
4.5 基本分頁存儲管理方式
要點:頁面于頁表、地址變換機構、兩極和多級頁表。
4.6基本分段存儲管理方式
要點:分段存儲管理方式的引入、分段系統的基本原理、信息共享、段頁式存儲管理方式。
第五章虛擬存儲器
教學內容:
5.1虛擬存儲器的概述
要點:虛擬存儲器的引入、實現方法、特征。
5.2請求分頁存儲管理方式
要點:請求分頁中的硬件支持、內存分配策略和分配算法、調頁策略。
5.3頁面置換算法
要點:OPT算法、FIFO算法、LRU算法、Clock算法。
5.5請求分段存儲管理方式
要點:請求分段中的硬件支持、分段的共享與保護。
教學要求:
理解內存的分配(離散分配、連續分配)及回收、內存保護,掌握虛擬存儲技術、頁面置換算法。
第六章 輸入輸出系統
教學內容:
6.1I/O系統的功能、模型和接口
要點:I/O系統的功能、模型和接口。
6.2I/O設備和設備控制器
要點:I/O設備的類型、I/O通道、系統總線、設備控制器。
6.3中斷機構和中斷處理程序
要點:中斷、中斷處理程序
6.4設備驅動程序
要點:設備驅動程序的處理過程、I/O控制方式
6.5與設備無關的I/O軟件
要點:與設備無關的I/O軟件的基本概念,設備分配,邏輯設備名到物理設備名映射的實現。
6.6用戶層的I/O軟件
要點:系統調用和庫函數、假脫機系統
6.7緩沖管理
要點:緩沖的引入、緩沖的類型。
6.8磁盤存儲器的性能和調度
要點:磁盤性能簡述,早期的磁盤調度算法。
第七章 文件管理
教學內容:
7.1 文件的文件系統
要點:文件、記錄、數據項的基本概念、文件類型、文件系統模型、文件操作。
7.2文件的邏輯結構
要點:文件邏輯結構的類型、順序文件、索引文件、順序索引文件、直接文件、哈希文件。
7.3 文件目錄
要點:FCB和索引結點、目錄結構、目錄查詢技術。
7.4文件共享
要點:基于有向無循環圖實現文件共享、利用符號鏈實現文件共享
7.5文件保護
要點:保護域、訪問矩陣、訪問矩陣的修改和實現
第八章磁盤存儲器的管理
8.1外存的組織方式
要點:連續組織方式、鏈接組織方式、FAT技術、NTFS的文件組織方式。
8.2文件存儲空間的管理
要點:空閑表法、空閑鏈表法位示圖法、成組鏈接法
8.3提高磁盤I/O速度的途徑
要點:磁盤高速緩存、提高磁盤I/O速度的其它方法廉價磁盤冗余陣列
8.4提高磁盤可靠性的技術
要點:第一級容錯技術、第二級容錯技術、基于集群技術的容錯功能、后備系統
8.5數據一致性控制
要點:事務、檢查點、并發控制重復數據的一致性問題
第九章 操作系統接口
教學內容:
9.1 用戶接口
9.4系統調用的概念和類型
要點:系統調用的基本概念、類型。
五、考核方式
本課程為閉卷考試科目
總成績=書面考試(成績占總成績70%)+平時考核(成績占總成績30%)
其中,平時考核:學生作業實驗報告上交情況和上機上課表現情況各占50%
六、教材及參考書
教材:
1.《計算機操作系統 (第四版)》(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 2014年 5月出版, 湯小丹 湯子瀛 主編)
參考書:
1.《計算機操作系統教程》(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5 年 6 月出版,張堯學 史美林主編)
七、教學策略與方法的建議
通過實驗加深學生對理論課教學內容的理解。
修訂人 (簽字) 鐘寶華
審核人 (簽字) 曾鋒
批準人(簽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