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網絡與通信技術的融合是當前信息科技前沿的重要發展方向,計算機專業學生深入掌握現代通信理論的基本原理和技術發展現狀對其未來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本課程系統而全面地介紹多媒體通信的原理、技術與應用等方面的重要問題。本課程的主要內容包括多媒體與多媒體通信的基本概念、信息處理、數據管理、網絡結構、應用系統與終端、流媒體通信技術、無線與移動多媒體通信技術等,并重點介紹當今國內外多媒體通信的發展概貌與最新應用成果。
本課程包括基礎部分和應用部分兩個部分,基礎部分主要涉及以下內容:多媒體通信中的媒體及其性質、業務與技術、協議與標準、網絡結構及其發展;多媒體信息表示、數據壓縮、分布式多媒體信息處理、基于媒體內容的數據檢索等。重點講授各類壓縮算法、DCT、JEPG、MPEG1/2/4、H.261/3/4/5等。應用部分主要涉及以下內容:多媒體網絡應用系統組成、體系結構、終端及其典型應用(會議電視、視頻點播、IPTV);流媒體通信基本概念、原理、協議與關鍵技術;無線與移動多媒體通信的技術特點、基本概念、業務需求、體系機構與發展展望。
本課程建設除了由主要任課老師設計并制作與改革后的教學環節相適應的專業型多媒體教案之外,在以下方面與學術型碩士研究生課程有以下特色。
1)建立對外學習觀摩實踐接口:
通過觀摩學習實踐企業與科研團隊實驗室接口建設,聯系至少1個優秀的多媒體科研團隊實驗室或者相關企業開發團隊,落實接口人員、時間、地點,安排至少1次全體學生的觀摩學習。
2)聘請校外技術專家講授計劃
擬聘請校外專家進行相關知識的重點講授,擬請人員信息如下:
王兵 博士 教授級高工(華南理工大學兼職教授) 南方新媒體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原美國朗訊科技貝爾實驗室科學家) 擬主講內容: 無線通信及其同步的介紹
陳新新 碩士 歡聚時代(美國納斯達克2012 新上市科技公司) 高級軟件工程師 擬主講內容:先進音視頻系統開發關鍵技術
3)搭建學生作品發布軟件平臺
為了促進學生的學習和交流,鼓勵學生實踐性環節學習積極性,構建一個學生作業、作品的信息發布軟件平臺,便于學生發布自己的課程作品。
同時,該課程擬采用360度考核方式,對學生作品和學習效果進行考核,包括自評、小組成員互評和教師考評三個方面加權平均的結果作為其考核成績,有條件的情況下,可參考實際系統用戶評價體系來考核學生學習效果。
華南理工大學專業學位研究生課程教學大綱
課程 名稱 | 中文 | 多媒體通信技術 | ||||||
英文 | Multimedia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 |||||||
課程編號 | S0812070 | 授課語言 | [√]漢語 [ ]英語 [ ]雙語 [ ]其他 | |||||
開課學院 | 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 | 開課學期 | 第[1]學期(請填阿拉伯數字) | |||||
適用專業學位類別 | 計算機應用、軟件工程 | |||||||
適用工程領域(工程碩士研究生專業學位填寫) | 計算機應用 | |||||||
學分數 | 2.0 | 總學時 | 32 | |||||
學時分配 | 講授 | 自學 | 討論 | 專題報告 | 實驗 | 其它 | ||
20 | 2 | 2 | 4 | 4 | ||||
主講教師 | 楊燦 | 職 稱 | 副教授 | |||||
電子郵箱 | cscyang@scut.edu.cn | 聯系電話 | 18602029601 | |||||
輔講教師 | 呂建明 | 職 稱 | 講師 | |||||
電子郵箱 | jmlv@scut.edu.cn | 聯系電話 | 13570397356 | |||||
考核方式 | [ ]閉卷筆試 [ ]開卷筆試 [ √ ]課程論文 [ ]課題設計 [ ]口試 [ ]案例 | |||||||
課程簡介(不少于300字) | 計算機網絡與通信技術的融合是當前信息科技前沿的重要發展方向,計算機專業學生深入掌握現代通信理論的基本原理和技術發展現狀對其未來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本課程系統而全面地介紹多媒體通信的原理、技術與應用等方面的重要問題。本課程的主要內容包括多媒體與多媒體通信的基本概念、信息處理、數據管理、網絡結構、應用系統與終端、流媒體通信技術、無線與移動多媒體通信技術等,并重點介紹當今國內外多媒體通信的發展概貌與最新應用成果。 本課程包括基礎部分和應用部分兩個部分,基礎部分主要涉及以下內容:多媒體通信中的媒體及其性質、業務與技術、協議與標準、網絡結構及其發展;多媒體信息表示、數據壓縮、分布式多媒體信息處理、基于媒體內容的數據檢索等。重點講授各類壓縮算法、DCT、JEPG、MPEG1/2/4、H.261/3/4/5等。應用部分主要涉及以下內容:多媒體網絡應用系統組成、體系結構、終端及其典型應用(會議電視、視頻點播、IPTV);流媒體通信基本概念、原理、協議與關鍵技術;無線與移動多媒體通信的技術特點、基本概念、業務需求、體系機構與發展展望。重點講授MMS、RTSP、SIP等。
| |||||||
教學目的和要求(不少于200字) |
本課程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對現代多媒體的通信的基本原理、網絡結構及應用現狀與未來發展有一個較為系統而全面的掌握。通過實踐性環節的教學,介紹當前多媒體通信的重點研究方向,強化對所學知識的感性認識,引導學生發展科研興趣,加強學生對學科知識的理解深度,提升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和原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通過學習,學生應該掌握多媒體通信的基本理論與概念,了解多媒體通信技術的應用領域,熟悉基本的通信網絡結構與通信協議,具備從事多媒體通信技術的研究、開發、應用或推廣的基本技術素質,并培養從事創新性技術研發的基本能力。
總體要求如下: l 學習了解多媒體通信這一知識體系的基本框架; l 聯系實際進行思考與分析,并撰寫相關技術文檔; l 通過實踐環節的學習,增強感性認識,積極參與小型多媒體通信系統的設計、分析或開發; l 掌握多媒體通信技術的知識結構與思維模式。
具體要求有以下幾個方面: (1)全面了解多媒體和多媒體技術的特征,會議電視系統、桌面會議電視系統和多媒體會議系統的基本含義以及多媒體技術中的交互工作方式與傳統通信技術中的雙向通信的區別。了解多媒體系統的類型和關鍵技術。 (2)了解數據壓縮的理論依據、信息率—失真理論;熟悉取樣頻率的轉換、 預測編碼、正交變換編碼、熵編碼;掌握子帶編碼、量化。 (3)了解圖像壓縮編碼的國際標準;掌握典型的視頻編碼器。 (4)掌握多媒體網絡類別、電路交換廣域網對多媒體信息傳輸的支持、局域網對多媒體信息傳輸的支持、分組交換的廣域網對多媒體信息傳輸的支持、 IP網對多媒體信息傳輸的支持、ATM廣域網對多媒體信息傳輸的支持;了解寬帶IP網、寬帶用戶接入網。 (5)熟悉傳送層協議、服務質量的保障、視聽通信系統與終端、P2P與應用層組播通信。 (6)掌握變比特率編碼、 QoS的可伸縮性、定時信息的維護、包丟失的預防和補償、視頻信源的統計特性。 (7)了解多媒體數據庫及無線多媒體通信的相關定義。
| |||||||
預備知識或先修課程要求 | 《計算機網絡》、 《數據壓縮》 | |||||||
教材或講義 | l 自編教案 楊燦 “多媒體通信技術”系列講義電子版 2011年秋 l 夏定元著《多媒體通信—原理、技術與應用》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0年7月 l 蔡安妮著《多媒體通信原理》電子工業出版社 | |||||||
參考文獻 (期刊、網站) | 參考書籍 l 蔡安妮等編著《多媒體通信技術基礎(第二版)》 2008年07月 電子工業出版社 l 齊俊杰,胡潔,麻信洛編著《流媒體技術入門與提高》2009年08月 國防工業出版社, l (加)李澤年(Ze-Nian Li)等著,史元春等譯《多媒體技術教程》2007年01月 機械工業出版社 參考期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