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個人簡介
-
2研究興趣
-
3Contact Me
郭旗,1958年生,四川省人,二級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從1993年開始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993年被授予廣東省優秀青年榮譽稱號。1996年被列入廣東省培養跨世紀人才的“千百十工程”計劃, 遴選為省級學術帶頭人。
1982年2月畢業于四川大學,獲理學學士學位;1982年3月至1984年8月,在電子工業部部機關工作;1990年5月畢業于電子科技大學,獲工學博士學位;1990年5月至1992年4月,中國科技大學物理學博士后;1992年5月至今,在華南師范大學工作。1992年5月聘任副教授,1994年11月晉升教授。1993年任華南師范大學量子電子學研究所副所長,1996年—1998年任該所所長,1997年—2009年任華南師范大學校長助理,2003年—2005年任華南師范大學傳輸光學實驗室主任。2003年—2013年任信息光電子科技學院副院長,2005年8月—2021年12月任光子信息技術廣東省高校重點實驗室主任,2011年8月—2021年12月任廣東省微納光子功能材料與器件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光學學會第七屆理事會理事,中國光學學會第四屆激光專業委員會委員,廣東省學位委員會第三屆、第四屆和第五屆學科評議組成員;激光與光電子學進展編輯部編委,液晶與顯示編輯部編委。
1994年到臺灣國立交通大學學術訪問(博士后)一年,2000年在美國麻州大學波士頓分校(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Boston)進修高等教育管理一年,臺灣交通大學光電工程研究所客座教授(2001年11月-2003年1月,2008年7月-10月),美國中佛羅里達大學(University of Central Florida)光學激光研究教學中心(CREOL – The Center for Research and Education in Optics and Lasers)高級訪問學者(2009年8月-2010年1月)。
郭旗博士一直從事非線性光學基礎研究工作。以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署名發表SCI收錄論文130余篇,論文累計SCI他引1600多次,2篇論文SCI他引超過100次(單篇論文最高SCI他引138次),H-index 24(Web of Science檢索截止2020年8月底)。出版專著(章節)4部。主持并圓滿完成省級以上縱向科研項目20項,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7項、霍英東教育基金和教育部高等學校骨干教師資助計劃項目各1項。分別獲得1992年度廣東省自然科學三等獎(第一獲獎者) 、1994年度山西省科技進步獎理論一等獎(第一獲獎者)、2001年度、2005年度和2014年度廣東省科學技術獎(自然科學類)二等獎(分別排名第二、主要參加者和排名第一)。指導的博士研究生獲得2012年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題名獎。國內系列學術會議“全國光孤子學術研討會”(由中國光學學會基礎光學專業委員會和激光專業委員會聯合主辦)的兩個會議共主席之一。2011年,由世界著名科技出版社Elsevier出版的系列叢書《Advances in imaging and electron physics》第165卷中(世界著名光學權威E. Wolf是此卷的作者之一),用了一個整節(4.3節)將郭旗小組2007年發表在Optics Letters的一項工作作為徑向偏振激光光束近似求解的四種方法之一加以介紹。G. Assanto教授(向列相液晶空間非局域性的發現者)領銜主編該研究領域成果的總結專著時,邀請郭旗領導的小組撰寫了其中的第二章。該專著(Nematicons: Spatial Optical Solitons in Nematic Liquid Crystals)已經由創建于1807年的世界著名科技出版社John Wiley & Sons于2012年10月出版。
從事的研究領域包括,非線性介質中的光束傳輸理論與實驗:非局域空間光孤子及其在光子信息處理中的應用,非線性Kerr介質中的空間光孤子、光束自聚焦與誘導聚焦;線性空間色散介質中的光束傳輸問題;非線性導波光學:光學孤子理論與光纖孤子通信;與非線性演化方程相關的數學方法:奇異攝動理論,逆散射方法等。
物理學 , 光子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