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AiScholar艾思科藍學術委員會啟動儀式在廣州舉行,來自政府、國內外學術界及產業界等領域的領導與專家學者近500人出席。AiScholar艾思科藍學術委員會致力于構筑一個跨學科交流與合作、產學研協同創新的高層次平臺,推動學術交流與科技創新高質量發展。作為以企業為主體發起成立,匯聚頂尖學術智慧,涵蓋眾多前沿領域,融通全球創新資源的大型學術委員會,這在粵港澳大灣區尚屬首次。
廣州市政協副主席于欣偉致辭,期待學術委員會為促進學術交流和科技創新發展不斷增添新動能、注入新活力,為推進廣州市乃至全省科技事業高質量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中國工程院院士印遇龍在致辭中表示,希望與AiScholar艾思科藍學術委員會構建一個更加開放、共享、合作的科技創新生態,驅動科技成果的高效轉化。
作為AiScholar艾思科藍學術委員會主席團成員之一、清華大學教授王昭誠介紹了學術委員會的詳細情況。他表示,學術委員會將秉承“學術紐帶、全球智庫、科研智囊”的宗旨,促進跨學科、國際化的學術交流,推動科研成果的轉化與應用,為科研工作者提供更高層次的學術指導與支持。
| 融合創新,賦能產學研協同新發展
AiScholar艾思科藍學術委員會主席團由17位具有較高學術影響力的知名專家組成,其中包括12位院士。學術委員會邀請了來自不同研究領域的專家,分別擔任電力與能源技術委員會、電力系統與綜合能源系統技術委員會、機器人與自動化技術委員會、科技政策與管理工程技術委員會、人工智能與未來技術專業委員會、人工智能驅動的自動化技術委員會、機電系統與智能控制技術委員會的主任委員。在啟動儀式上,由主席團專家代表為以上技術委員會授牌和頒發聘書,各領域技術委員會將大力推動不同學科間的深度交叉融合,賦能產學研協同,加快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
| 紐帶助力,深化國際學術交流合作
AiScholar艾思科藍搭建粵港澳大灣區與全球頂尖學術資源的連接紐帶。會上,與馬來西亞理工大學正式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學術交流、人才培養、產學研協同以及成果轉化等多個層面開展緊密合作,加快科技創新國際化步伐。
AiScholar艾思科藍董事長劉國興回顧了公司十年發展的歷程,作為“科研領域的連接者”,打造一站式科研學術服務數字化平臺,已累計服務用戶規模達50萬,全球合作高校、科研院所和出版單位達3000多家,支持和服務各類國際學術會議4800場。
AiScholar艾思科藍學術委員會的成立,標志著艾思科藍向更高水平的學術交流與科技服務邁出堅實步伐。未來,艾思科藍將持續構建全球學術交流網絡、推動國際科研合作、繪制科研學術生態新藍圖,為推進科研學術高質量發展、服務建設科技強國貢獻出更大的力量。(文章轉發自艾思科藍)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