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I檢索穩定】第五屆材料化學與復合材料國際學術會議(MCCM 2024)
2024 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terial Chemistry and Composite Materials (MCCM 2024)
大會時間:2024年12月27-29日
大會地點:中國·廈門(線上+線下)
截稿時間:見官網(分輪截稿)
錄用/拒稿通知:3-4個工作日
檢索類型:EI Compendex, Scopus
見刊周期約為:會后5個月,檢索周期:見刊后1個月。
主辦單位:廈門大學、桂林理工大學
主講嘉賓
主講嘉賓:潘力佳教授 國家杰青 南京大學,中國 |
|||
![]() |
IEEE Senior Member;2010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2018年獲得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作為主要完成人之一,研究結果作為主要成果內容的“若干低維半導體表界面調控及器件基礎研究”獲2017年度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半導體納米結構調控、集成及器件應用基礎”獲2016年度江蘇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得博士學位;現任南京大學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國家微結構協同創新中心 教授、博導。 | ||
主講嘉賓:喻海良教授 中南大學,中國 |
|||
![]() |
喻海良,中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海外高層次青年人才,長期從事有色金屬成型加工。在本領域主流學術期刊發表論文240篇,在科學出版社、施普林格·自然、清華大學出版社、愛思唯爾出版專著3部,主編專著2部,英文專著2章。他目前是中國有色金屬學會董事會成員,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塑性工程分會,中國有色金屬學會復合材料委員會,中國有色金屬學會材料科學與工程學術委員會,中國金屬學會冶金設備分會,中國模擬學會CAE仿真委員會。中國有色金屬工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專家委員會委員。 | ||
主講嘉賓:覃愛苗教授 桂林理工大學,中國 |
|||
![]() |
覃愛苗,桂林理工大學教授。她在中山大學獲得博士學位。主要研究方向為光電功能納米材料、生物質碳儲能材料及器件、量子點熒光探針及傳感器等。她在《兒科學》雜志上發表了100多篇論文。申請發明專利50余項,授權31項,轉化成果1項。獲省部級科學技術獎3項。主持/參與科研項目20余項,成功組織國內學術會議2次。 | ||
主講嘉賓:劉洋教授 華中科技大學,中國 | |||
![]() |
劉洋,現任華中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2016年畢業于法國巴黎薩克雷大學,獲凝聚態物理博士學位。他曾獲得MRS博士后獎、FECS APS 3月會議小額資助亞軍、杰出研究博士后獎。他目前的研究方向為電子、機電和能源器件的介電和鐵電聚合物和納米復合材料的物理和工程。 | ||
主講嘉賓:蔡珺亮教授 昆山杜克大學材料科學教授 昆山杜克大學環境研究中心聯合主任 | |||
![]() |
蔡博士獲得牛津大學的材料科學博士學位和諾丁漢大學的材料學博士學位。在加入昆山杜克大學之前,她是倫敦大學學院(UCL)的新材料研發所的創始主任和教授。她還曾是倫敦大學學院高級材料科學研究生授課課程(碩士)的課程主任。Kwang Leong Choy(蔡珺亮)博士的研究重點是利用新穎和先進的材料合成方法開發基于超薄/薄/厚膜的高性能納米結構和納米復合材料,用于太陽能電池、儲能、光電子、環境、工程、保健和生物醫學的應用。她在創新、環保和成本效益的非真空化學氣相沉積平臺技術方面的開創性研究,獲得了工業公司的專利、技術轉化和開發,并獲得了認可獎項,包括克羅爾獎章和獎項(2020年)以及材料、礦物和采礦研究所(IoM3)的格倫費爾德紀念獎和獎章(1999年)。她領導并參與了許多國家研究項目、歐洲研究項目和國際研究項目,并與學術界和工業界的大型聯合企業合作。 | ||
主講嘉賓:Zuruzi Abu Samah教授 Alfaisal University, 沙特阿拉伯 |
|||
![]() |
Zuruzi Abu Samah是阿爾費薩爾大學機械工程教授,自2019年9月起擔任該系系主任。他教授工程本科生基礎課程,如材料科學與工程,材料力學I,以及機械工程專業學生所需的高級本科課程,如動力學和腐蝕工程。他目前的研究項目是材料開發及其應用,以及工程教育。他擁有三項美國專利,并在另外兩項美國專利申請中署名。他曾在Applied Physics Letters, RSC Advances等知名期刊上發表文章,并在材料和工程教育領域發表主題演講。 | ||
主講嘉賓:賈國華副教授 科廷大學,澳大利亞 |
|||
![]() |
賈國華博士是科廷大學分子與生命科學學院副教授。他在香港城市大學獲得博士學位,隨后在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跟隨Uri Banin教授進行博士后研究。他于2015年開始在科廷大學擔任小組組長。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膠體納米晶體的化學和物理,特別強調其形狀依賴特性及其在照明和顯示,催化,太陽能收集和存儲方面的應用。他獲得了許多著名獎項,包括澳大利亞研究理事會(ARC)未來獎學金,ARC發現早期職業研究員獎,澳大利亞科學院J G羅素獎和科廷研究獎學金。他是澳大利亞皇家化學研究所(FRACI)的研究員,材料與設計(愛思唯爾)和材料今日化學(愛思唯爾)的編輯,以及納米尺度(RSC)的顧問委員會成員。 |
出版信息
所有的投稿都必須經過2-3位組委會專家審稿,經過嚴格的審稿之后,最終所有錄用的論文Journal of Physics: Conference Series (JPCS) (ISSN:1742-6596)審核后出版,見刊后提交至EI Compendex, Scopus檢索。
投稿須知
◆論文不得少于6頁,文章中引用的參考文獻的作者應來自三個或三個以上國家; 會議論文模板→ 下載
◆會議僅接受全英稿件。如需中→英翻譯,請將稿件投至【艾思編譯】平臺進行翻譯;
◆論文需滿足EI檢索基本稿件要求,出版社對論文錄用具有最終決定權。
◆論文發表流程:預審→初審→復審→錄用→待付款→查重→排版→提交出版社→見刊→郵寄紙質論文集→檢索完成
征文主題
參會方式
①作者參會:提交全文,一篇文章允許一名作者免費參會;
②口頭演講:申請口頭報告,時間為10-15分鐘,無提問環節,自行準備英文PPT;
③海報展示:申請海報展示,豎版9:16 (A1尺寸),報完名后的七個工作日以中文姓名命名發送至官方郵箱;
④聽眾參會:不投稿僅參會,仍可申請演講或海報展示;
立即免費領取您的【學術海報模板】,助您在學術會議或其他科研活動中脫穎而出!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