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經濟和社會快速發展的背景下,電氣工程、自動化技術和人工智能(AI)不斷推動著工業革命的新浪潮。這些技術不僅在制造業、能源、交通和醫療等傳統領域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也正在開辟數字經濟、智慧城市和可持續發展等新的應用領域。此外,隨著互聯網技術和物聯網(IoT)的發展,電氣、自動化與AI技術的融合已成為必然趨勢,通過智能化技術的集成與突破,未來的工業生產和社會運作將更加高效、環保和智能。
為了探索這些領域的新成就與未來趨勢,2025年電氣、自動化與人工智能國際學術會議(ICEAAI 2025),定于2025年1月10-12日在中國廣州舉行。 ICEAAI 2025將邀請行業內知名專家學者進行主題報告,預計包括但不限于口頭報告、海報展示、技術展覽等多種形式,旨在促進參會者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我們衷心歡迎全球范圍內的行業專家、學者踴躍參與ICEAAI 2025,共同見證和探索,電氣、自動化與人工智能領域的未來發展趨勢。
主辦單位:廣東省工業軟件學會,廣州新華學院
聯合主辦單位: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暨南大學、華南師范大學、廣東工業大學、廣州大學
技術支持:IEEE、IEEE廣州分會
高錄用,EI快檢索!ICEAAI 2025 已上線至IEEE官方列表!
2025年電氣、自動化與人工智能國際學術會議(ICEAAI 2025)
2025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ctrical Automation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會議官網: http://www.iceaai.org【論文投稿】
會議時間:2025年1月10-12日
會議地點:中國-廣州
截稿時間:以官網信息為準(早投稿、早審核、早錄用)
錄用通知:投稿后5天內
出版檢索:IEEE(ISBN: 979-8-3315-0679-7)出版 ,IEEE Xplore, EI(核心), Scopus
【會議主席團】
榮譽主席 |
||
Giuseppe Buja,教授,意大利帕多瓦大學 IEEE Life Fellow |
||
大會主席 |
||
張友民,教授 康考迪亞大學 IEEE Fellow |
程良倫,教授 廣東工業大學
|
陳偉能,教授 華南理工大學 IEEE廣州分會副主席 |
大會執行主席 |
||
劉星成, 教授,廣州新華學院/中山大學 IEEE高級會員 |
||
出版主席 |
||
曾安,教授,廣東工業大學 |
||
組織委員會主席 |
||
衣楊,教授,廣州新華學院 |
【征稿主題】
(一)電力與電氣工程
系統運行及控制:電力系統建模、仿真和分析;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電力系統運行和控制;電子技術和電力驅動;電力系統規劃與調度;網絡技術和電機控制技術;動力機械與智能控制
節設備和系統安全性:電力系統穩定性;電力系統保護技術;電力和電氣系統故障診斷;電力系統運行安全;電力和電氣系統容錯控制技術
能源轉換及利用:電池管理系統;動力電池的充放電檢測和控制;新能源電池智能檢測技術;可再生能源轉換;電氣系統參數補償和功率優化;電力市場與電力系統經濟學;電能質量和電磁兼容性;電能加工技術
其它先進主題:電氣工程中的計算智能;智能電網的信息和通信技術;智能機械工程和電子技術 ;電磁、光子學與綠色能源;微波/毫米波電路天線及在電氣系統的應用;激光技術和電光技術的應用;集成光學和電光器件
(二)自動化與智能制造
系統與控制:復雜系統與智能控制技術;線性系統控制;非線性控制理論和應用;復雜系統的平行控制和管理;汽車控制及智能駕駛關鍵技術;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運輸控制理論與方法
智能制造:機電一體化和機器人技術;柔性自動化技術解決方案;智能制造與高端自動化系統;機械制造和機電一體化;機械自動化工程;機械制造和自動化;MEMS-微型傳感器和結構;微控制器設計和關鍵技術;嵌入式系統及智能制造檢測平臺
復雜系統監測和控制:物聯網系統監控;先進傳感技術與儀器儀表;無線傳感網與數據融合;網絡集群與網絡化控制;分數階系統和控制;無人系統的信息處理與控制;遠程控制技術;全球定位技術及在智能制造中的應用
(三)人工智能
模式識別與人工智能:模式識別和模糊邏輯控制;人工智能算法;人工智能建模與仿真;機器學習;神經網絡和復雜系統;計算學習理論;普適計算和環境智能
語音及圖像信號處理:語音和自然語言處理;信號和圖像處理;計算機視覺和圖像理解;智能控制自然語言處理;信息檢索和融合
智能系統:智能數據庫系統;AI技術及AI芯片設計和制造;混合智能系統關鍵技術;機器人和霧化工程;智能控制IC電路和應用
(四)其他相關主題均可投稿!【點擊更多】
◆投稿須知:
◆ 論文根據模板排版不得少于4頁,會議論文模板下載→ 全文模板
◆ 論文應具有學術或實用價值,未在國內外學術期刊或會議發表過。
◆ 論文排版格式以及投稿方式詳見網站說明。
◆ 審稿流程:本次會議采用先投稿,先送專家評審的方式進行,審稿周期約5天。
◆ 作者可通過iThenticate或其他查重系統自費查重。
◆ 論文投稿、口頭報告、海報展示、聽眾參會:https://ais.cn/u/A3qmIj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