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健康大數據國際學術會議(HBD 2025)將于2025年3月28日至30日在中國·昆明舉行。大會旨在匯聚全球健康大數據領域的專家、行業領軍人物及政策制定者,共同探討健康大數據的新研究和應用進展。會議主題涵蓋精準醫療、疾病預防、公共衛生監測及醫療管理等多個方面,推動跨學科合作與技術交流。HBD 2025將包含學術報告、專題研討和圓桌討論,深入探討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在健康領域的應用,并展示優秀科研成果與應用案例。
我們誠邀各領域的研究者、企業代表和學生參與,攜手推動健康大數據的研究與應用,為全球健康事業貢獻力量。期待在HBD 2025與您相聚,共同探索健康未來的可能性。
【會議亮點】
ACM獨立出版,EI穩定檢索,且見刊檢索較快
IEEE Fellow以及多位H值大于30的專家出席并做主旨報告分享
征稿主題廣泛 :醫療、大數據、智能系統、信息學等研究方向均可投遞征。高錄用、檢索穩定
2025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ealth Big Data(HBD 2025)
大會日期:2025年3月28-30日
大會地點:中國-昆明(線上+線下)
大會官網:www.ic-hbd.org【更多詳情】
會議議程(詳細日程會前兩周公布)
檢索類型:EI Compendex; Scopus
主辦單位:鄭州大學
支持單位: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UNIVESITY OF MAURITIUS
*論文發表流程:預審→初審→復審→錄用→待付款→查重→排版→提交出版社→見刊→郵寄紙質論文集→檢索完成
請點擊【投稿】線上投遞
出版信息
所有的投稿都必須經過2-3位組委會專家審稿,經過嚴格的審稿之后,提交ACM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Proceedings Series出版,最終所有錄用的論文全部提交EI、Scopus檢索,且檢索穩定?。?/strong>
征稿主題
議題一: 物聯網與智慧健康
多源數據集成、生物醫學信號處理、遠程醫療和電子健康、精準醫療、可穿戴醫療設備、并行與分布式計算、智能系統、智能環境、智能傳感器
議題二: 數字健康技術
醫學影像分析、健康大數據分析、生物醫學和健康信息學、健康信息管理、電子健康記錄、數據可視化、健康數據隱私保護、健康信息系統、數據智能與信息安全
其他相關主題亦可,請作者聯系會議顧問老師,查看投稿主題是否匹配會議。
主講嘉賓
Björn W. Schuller教授,IEEE&ACM Fellow
英國倫敦帝國理工學院,英國
Björn W. Schuller畢業于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獲得機器智能和信號處理EE/IT專業的文憑、博士學位、培訓和兼職教學教授,擔任健康信息學的全職教授和主席。他還是英國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的人工智能教授和GLAM負責人。兼任天津大學/中國名譽院長、哈爾濱工業大學/中國客座教授等。曾任德國奧格斯堡大學醫療保健和福祉嵌入式智能教授和主席,中國南京東南大學客座教授,德國帕紹大學正教授,奧地利格拉茨Joanneum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以及法國奧賽CNRS-LIMSI。他是ACM的會員,IEEE的會員,IEEE計算機協會的金芯獎獲得者,BCS的會員,ELLIS的會員,ISCA的會員,AAAC的會員和名譽主席,以及當選的正式會員Sigma Xi。
Mohamad Sawan教授 ,IEEE Fellow
西湖大學, 中國
Mohamad Sawan,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加拿大皇家科學院院士、IEEE院士,是智能醫療設備領域的國際知名科學家。他在基于智能微系統的植入式和可穿戴醫療設備方面做出了重大貢獻。1990年獲加拿大舍布魯克大學電子工程博士學位,1991年獲加拿大麥吉爾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博士后,1991年至2018年在加拿大蒙特利爾大學工程學院Polytechnique擔任助理教授、副教授和正教授。他于2018年加入西湖大學工程學院,擔任講座教授,他是西湖大學先進芯片神經技術生物醫學研究卓越中心(CenBRAIN Neurotech)的創始人和首席研究員。
Prof. Mohamad Fawzi Mahomoodally
毛里求斯大學,毛里求斯
Mohamad Fawzi Mahomoodally擁有生命科學學位,是哈佛大學的校友。他是南非西北大學卓越藥物科學中心的杰出教授。他也是客座教授(中國和越南)。他是TWAS- rossa青年分支機構的部門主管,全球青年學院的成員,從毛里求斯獲得TWAS/BVA的青年有前途科學家。2012年獲得NXT Biovision獎,并于2013年成為美國ASM領導研究員。他是參加在意大利舉行的“食品未來- icsu”會議的前25名青年科學家之一,被提名為青年領袖圈的青年大使成員和美國微生物學會的國家大使。他組織和指導了超過25個國際和國家講習班和培訓班。Fawzi是100多家同行評議的國際科學期刊的科學編輯、審稿人和圖書提案評議者,并在50多個國家和國際委員會任職或擔任主席。
劉玨教授,國家優青
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研究員,中國
劉玨,博士,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北大博雅青年學者,美國哈佛大學高級訪問學者,國家優青。現任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與衛生統計學系副主任、北京大學環境醫學研究所副所長、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艾 滋病預防研究中心副主任、教育部重大疾病流行病學重點實驗室PI。主要研究方向為傳染病流行病學、公共衛生管理與政策、健康大數據研究及應用。
Ram Bilas Pachori 教授
印度理工學院電氣工程系,印度
他的研究興趣包括信號和圖像處理、生物醫學信號處理、非平穩信號處理、語音信號處理、腦機接口、機器學習、人工智能和醫療保健中的物聯網。他是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Systemsand Rehabilitation Engineering的副主編(2021-2024)。目前,他是電子通訊、ieee開放醫學與生物工程雜志、計算機與電氣工程和生物醫學信號處理與控制的副主編。他的論文被引用約17500次,據谷歌學術統計,h指數為72。
Vincent Cheng Siong Lee 副教授,IEEE Senior Member
澳大利亞墨爾本的莫納什大學,澳大利亞
Lee教授的多學科研究跨越IT、數字健康、信號/圖像處理、金融科技、學習分析、可解釋人工智能、深度機器學習、計算機視覺、可持續環境發展的多智能體自主系統。在IEEE TSP、IEEE TKDE、IPM、神經計算、專家系統與應用、建筑自動化、CACIE、生物醫學計算機方法與程序等sciago Q1期刊發表論文200余篇;核心A/A*集成電路會議:AAAI、IJCAI、ICDM、ICWS、ICDE、PAKDD、CIKM、ACM KDD、ACMMM、IEEE IC信號處理等。Lee曾在幾次IEEE/ACM旗艦會議上發表主題演講,并擔任指導和技術計劃委員會的總主席/聯合主席。他指導完成了28個博士學位。
投稿須知:
1.論文需按照會議論文模板排版,模板下載:Download
2.論文應具有學術或實用價值,未在國內外學術期刊或會議發表過。作者可通過iThenticate(限時優惠)查重需包含參考文獻部分,否則由文章重復率(≥30%)引起的被拒搞將由作者自行承擔責任。涉嫌抄襲的論文將不被出版,且公布在會議主頁。
3.發表論文的作者需提交全文不收摘要,論文不得少于8頁;
4.參考文獻必須有3個及以上的國外作家;
5.一篇論文只能有一位通訊作者;
6.參考文獻需滿足:3-5年內的參考文獻數量需要超過一半;
參會須知:
(每篇文章注冊費含一個免費參會名額,作者參加會議無需額外繳費,其他作者或陪同人員可注冊為聽眾 )
*口頭報告:論文一經錄用即可注冊參會發表口頭報告,時間為15分鐘,含問答環節。無投稿亦可報名申請。支持線上作報告。
*海報展示:論文一經錄用即可注冊參會進行海報展示,海報尺寸為A1。無投稿亦可報名申請。支持線上海報展示。
*聽眾參會:無需提交稿件,直接注冊聽眾參會即可,支持線上參會,請點擊【參會】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