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由IEEE PES智慧樓宇、負載和客戶支持系統衛星技術委員會(中國)、華南理工大學、廣東省艾思信息化學術交流研究院共同主辦的第六屆國際科技創新學術交流大會(IAECST 2024)在廣州舉行。會上,《中國國際學術會議發展藍皮書 2024》(以下簡稱《藍皮書》)正式發布。
《藍皮書》顯示,2023年中國國際學術會議數量占全球的比重達19%,在全球學術交流中占據重要地位,國外主要檢索系統收錄中國會議論文數量排名處于世界領先地位。
廣州市科學技術協會黨組成員、副主席曾雪玲,意大利博洛尼亞科學院外籍院士、華南理工大學教授朱繼忠,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加拿大工程研究院院士、西湖大學教授Mohamad Sawan,廣東省艾思信息化學術交流研究院理事長、AiScholar艾思科藍董事長劉國興,廣東省艾思信息化學術交流研究院院長呂銘方,AiScholar艾思科藍總裁岑豐杰出席并見證發布。
《藍皮書》在廣州市科學技術協會的指導下,由AiScholar艾思科藍聯合廣東省艾思信息化學術交流研究院共同編撰。該《藍皮書》通過探討國際學術會議的政策環境、會議平臺、會議特征、會議論文產出及時空演變等內容,旨在總結經驗、識別問題并提出對策,為中國國際學術會議的發展提供參考和建議,以推動學術交流繁榮發展。
劉國興表示,國際學術會議作為全球知識交流的重要平臺,不僅為學者們搭建了展示科研成果的舞臺,也促進了學術思想的碰撞和學科交叉融合。本次《藍皮書》發布,是AiScholar艾思科藍對行業發展的深度洞察與成果沉淀,為科研工作者、會議組織者、政策制定者提供重要決策依據,推動學術交流合作與科研服務行業穩健前行。
廣東省艾思信息化學術交流研究院院長呂銘方表示,《藍皮書》通過全面分析、總結近年來我國在國際學術會議領域的發展現狀與趨勢、存在問題與挑戰,勾勒出中國國際學術會議的發展全景,為行業發展輸送關鍵的引導依據與數據支撐,并提出了強化政策支持、多元化會議形式、優化會議安排與資源整合、促進國際合作與青年人才培養、深化區域協同合作、加強人工智能及新興領域研究支持等建議,具有較高的行業參考價值和指導意義。(文丨記者 陳亮;通訊員 彭科 石換如;圖丨艾思科藍提供)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