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遼寧科技大學主辦的2025年第五屆計算機視覺與模式分析國際會議(ICCPA 2025)將于2025年5月16日至18日在中國鞍山召開。ICCPA 2025匯集了來自世界各地的計算機視覺與模式分析領域的學者、研究人員、工程師和企業家,旨在搭建一個促進學術交流和成果共享的重要平臺,共同探討該領域的新研究成果和發展趨勢。從其他研究人員的經驗中得到啟發和啟發,推動這些領域的技術發展,深化學術研究。大會誠邀從事相關技術研究的專家、學者和專業技術人員參會交流!
2025年第四屆計算機視覺與模式分析國際學術大會(ICCPA 2025)
2025 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and Pattern Analysis (ICCPA 2025)
2025年5月16-18日 | 中國鞍山-遼寧科技大學
大會官網:www.iccpa.org【參會投稿】
截稿時間:詳見官網
早鳥價/團隊參會優惠價,可聯系會議秘書咨詢
提交檢索:EI Compendex,Scopus
【往屆歷史】ICCPA前四屆均已成功舉辦,并完成EI、Scopus檢索(高錄用,穩定檢索)
![]() |
2024年第四屆計算機視覺與模式分析國際學術大會 (ICCPA 2024)于2024年5月17-19日在中國鞍山成功舉辦 ICCPA 2024∣ SPIE ∣ Ei-Compendex ∣ Scopus ISBN: 978-1-510-68252-8 |
![]() |
2023年第三屆計算機視覺與模式分析國際學術大會 (ICCPA 2023)于2023年4月7-9日在中國杭州成功舉辦 ICCPA 2023∣ SPIE ∣ Ei-Compendex ∣ Scopus ISBN: 978-1-5106-6756-3 |
![]() |
2022年第二屆計算機視覺與模式分析國際學術大會 (ICCPA 2022)于2022年7月22-24日在中國大連成功舉 ICCPA 2022∣ IEEE ∣ Ei-Compendex ∣ Scopus ISBN: 978-1-6654-8746-7 |
![]() |
2021年第一屆計算機視覺與模式分析國際學術大會 (ICCPA 2021)于2021年11月19-21日成功舉辦線上會議 ICCPA 2021∣SPIE ∣ Ei-Compendex ∣ Scopus ISBN: 978-1-5106-5192-0 |
【組織單位】
主辦單位:遼寧科技大學
承辦單位:遼寧科技大學計算機與軟件工程學院
【大會組委】
大會主席 | ||
胡軍 教授 遼寧科技大學 遼寧科技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 |
岳洋 教授 SPIE Fellow IEEE/Optica Senior Member,西安交通大學 |
|
出版主席 | ||
趙驥 教授 遼寧科技大學 計算機與軟件工程學院院長
|
雷濤 教授 CCF/CSIG/IEEE高級會員 陜西科技大學 電子信息與人工智能學院副院長 |
陳純毅 教授 中國圖象圖形學學會 虛擬現實專委會委員 長春理工大學 |
程序委員會主席 | ||
艾青 教授 遼寧科技大學 計算機與軟件工程學院副院長 |
王玉林 教授 IEEE Senior Member 武漢大學 |
Jinshan Tang 教授 IEEE Senior Member George Mason University,USA |
Qiang (Shawn) Cheng 副教授 University of Kentucky, USA
|
![]() Guanghui (Richard) Wang 副教授 IEEE Senior Member Toronto Metropolitan University,Canada |
|
組織委員會主席 | ||
陶潤城 副教授 遼寧科技大學 計算機與軟件工程學院黨委書記 |
楊永輝 教授 中國自動化學會會員,遼寧省金屬學會會員 遼寧科技大學 ,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院長 |
【報告嘉賓】
李向濤 教授 吉林大學 |
李向濤,吉林大學人工智能學院教授,國家級青年人才,入選了《麻省理工科技評論》“中國智能計算創新人物”,連續五年入選全球前 2%頂尖科學家榜單,主持國家自然科學面上基金和青年基金,吉林省青年和面上基金項目,縱向經費累積達到500萬元。近年來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3篇)、Advanced Science(6篇)、Nucleic Acids Research(1篇),Bioinformatics等期刊和會議發表論文150余篇。 根據Google Scholar統計,論文被引用4200余次,H-index=35。其中,一篇論文入選ESI高被引論文(被引頻次前1%),單篇引用最高次數300次,9篇論文引用次數超過100次。帶領團隊以第一完成人及第二完成人完成省級自然科學學術成果獎各一項。圍繞近年來國內外演化計算與無監督學習計算算法層面的工作進展,出版英文專著《Natural Computing for Unsupervised Learning》,由Springer 出版社出版。也是NeurIPS 2024 (Area Chair)及多個國際SCI期刊BMC Biology, BMC Bioinformatics (CCF C), BMC Genomics副主編或編委。 |
劉秀龍 教授 天津大學 |
劉秀龍,天津大學智能與計算學部,教授,博士生導師。分別于2010年和2016年獲得了大連理工大學學士學位和博士學位。 先后在日本會津大學、香港理工大學、加拿大西蒙弗雷澤大學做博士后。研究方向包括無線行為感知、室內定位、物聯網安全,研究成果在MobiCom、INFOCOM、TON、TMC、TC、TPDS、IMWUT、TCOM、計算機學報等多個國內外知名期刊/會議上發表學術論文。曾獲得CCF 2017年度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ICA3PP 2014最佳論文獎、IEEE System Journal 2017最佳論文獎等多個科研獎勵。 |
何強 教授 東北大學 |
何強,男,山東棗莊人,工學博士,東北大學醫學與生物信息工程學院長聘教授,博士生導師、碩士研究生導師。東北大學醫學與生物信息工程學院引進人才,東北大學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博士,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聯合培養博士。從事人工智能、機器學習算法、數據挖掘、生物醫學信息學等方向教學研究工作。目前擔任IEEE Transactions on Knowledge and Data Engineering、IEEE/ACM Transactions on Networking、IEEE Transactions on Computational Social Systems等多個國際知名期刊審稿人,CCF高級會員、IEEE會員CCF互聯網專委會、網絡與數據通信專委會執行委員,CCF YOCSEF沈陽 2025-2026 主席,擔任16個國際/國內期刊編委。 |
儲茂祥 教授 遼寧科技大學 |
儲茂祥,博士生導師,教授。他曾在加拿大Lakehead University擔任訪問學者,并獲得了授予的“青年骨干人才”稱號。他是中國計算機學會(CCF)、國際工程師協會(IAENG)、中國人工智能學會(CAAI)及其青年工作委員會的成員。 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模式識別、機器學習和機器視覺等領域。在這些領域,他主導和參與了近30項國家、省級、企業委托和高校層面的項目,同時負責超過10個企業產品開發項目。此外,他還發表了近80篇學術論文,其中包括35篇被SCI(科學引文索引)檢索的論文和15篇被EI(工程索引)檢索的論文。他披露或獲得了近20項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他還獲得了遼寧省和鞍山市的6項自然科學學術論文成果獎,以及2項遼寧省科學技術成果獎。此外,他在國家、省、市、企業和高校等各級別獲得了大約170項教學成果獎。 |
趙琪 教授 遼寧科技大學 |
趙琪教授于2005年畢業于武漢大學數學與統計學院,獲理學學士學位。2009-2010年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數學系聯合培養博士生。2011年畢業于中國科學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獲理學博士學位。2018年入選沈陽市拔尖人才, 2024年入選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學者”。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意大利國際理論物理中心及愛爾蘭都柏林大學愛爾蘭系統生物學研究所訪問學者。國科溫州研究院客座教授,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技術顧問。擔任十余個SCI期刊的副主編或編委。 |
陶冶 副教授 遼寧科技大學 |
陶冶于2015年畢業于西北師范大學,獲得工程碩士學位。2024年,他獲得遼寧科技大學工程博士學位。自2016年以來,他一直在遼寧科技大學擔任講師和副教授。陶冶已發表超過80篇學術論文,其中包括30多篇SCI和EI論文。他主持和參與了30多個國家、省、市和高校各類項目。他還擔任多家企業的技術專家。指導學生在國家、省級和高校的各類比賽中獲獎超過30次。 |
李泓翰 副教授 遼寧科技大學 |
李洪翰于2018年獲得了中國西北工業大學微電子科學與工程專業的工學學士學位,并于2021年和2024年分別獲得日本大阪大學機械科學與生物工程專業的工學碩士和博士學位。在2021年至2024年期間,他擔任日本學術振興會(JSPS)的研究員。2023年,他受邀成為芬蘭奧盧大學機器視覺與信號分析中心(CMVS)的訪問研究員。他的研究興趣包括生物醫學信號處理和機器視覺。 |
【征稿主題】
計算機視覺與應用 |
信號處理與分析 |
先進技術與創新應用 |
高分辨率光電成像系統 多光譜和高光譜成像技術 實時光電跟蹤和定位系統 光電傳感器的先進材料與設計 空間和深海光電成像 光電成像在機器人技術中的應用 量子光電技術與量子成像 納米級光電成像技術等相關技術主題… |
圖像的深度學習處理技術 模式識別與分析 數據融合與多傳感器系統 計算光學成像與重建 圖像壓縮與傳輸 波前傳感與糾正技術 非線性光學信號處理 光電子器件中的信號優化與噪聲抑制等 |
激光雷達技術在光電系統中的應用 光子晶體與光電集成 光電技術在成像中的應用 基于光電技術的遠程感測 增強現實與虛擬現實中的光電應用 自適應光電系統設計與控制 光電技術在無人機和自動駕駛車輛中的應用 可穿戴光電設備與系統等 |
其他相關主題均可投稿!
【論文出版】
ICCPA 2025所有的投稿都必須經過2-3位組委會專家審稿,經過嚴格的審稿之后,會議所錄用論文將由SPIE -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Optical Engineering (ISSN: 0277-786X)出版,出版后提交EI Compendex, Scopus檢索。
參會方式
1、作者參會:一篇錄用文章允許一名作者免費參會;
2、主講嘉賓:申請主題演講,由組委會審核;
3、口頭演講:申請口頭報告,時間為15分鐘;
4、海報展示:申請海報展示,A1尺寸;
5、聽眾參會:不投稿僅參會,也可申請演講及展示。
*投稿通道、參會報名 、論文模板【一鍵點擊】
| 更多學科領域學術會議可進入查看...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