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資源的可持續開發與環境保護已經成為當今社會的重要主題。地球物理技術作為資源勘探與開發的重要手段,正在不斷尋求創新與完善。為了應對未來能源需求和環境挑戰,由河南省地質研究院主辦、河南省地下水污染防治與修復重點實驗室承辦及青海大學地質工程學院支持的2025年地球物理與勘探開發國際學術會議 (ICGED 2025) 將于2025年5月9-11日在河南鄭州隆重舉行,此次會議將匯聚全球的學術界和產業界人士,共同探討和分享在地球物理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技術進展和應用案例。本次國際學術會議旨在通過跨學科交流與合作,促進地球物理研究與行業實踐的結合,推動資源開發的可持續性和創新性。我們期待與您相聚鄭州,共同見證地球物理與勘探開發領域的創新與進步!
錄用友好·珍貴主題·出版檢索十分穩定!行業專家云集,分享、交流新學術成果!
2025年地球物理與勘探開發國際學術會議 (ICGED 2025)
2025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Geophysics,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2025年5月9-11日,中國河南鄭州
大會官網:www.icged.com【論文投稿】
截稿時間:具體見官網
【組織單位】
主辦單位:河南省地質研究院
承辦單位:河南省地下水污染防治與修復重點實驗室
支持單位:青海大學地質工程學院
【大會組委】
大會主席 | ||
Prof. Amin Beiranvand Pour 馬來西亞登嘉樓大學、ScanMiner Solutions的聯合創始人和團隊負責人 |
||
技術委員會主席 | ||
Ahmed M. Eldosouky副教授 埃及蘇伊士大學
|
![]() 馬義明教授 中國地質大學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地大學者”青年拔尖人才 |
|
出版主席 | ||
Mahmoud Reza Delavar教授 伊 朗德黑蘭大學 |
Manoj Khandelwal副教授 澳大利亞聯邦大學 |
組織委員會主席 | ||
![]() 秦明周教授 河南大學 河南省土地學會理事長、黨委書記 中國土地學會理事 |
![]() 王建國副教授 青海大學
|
![]() 唐新功教授 長江大學 中國地球物理學會(CGS)理事 湖北省地球物理學會副理事長 |
【主講嘉賓】
Amin Beiranvand Pour 教授 馬來西亞登嘉樓大學、ScanMiner Solutions的聯合創始人和團隊負責人 個人簡介:Amin Beiranvand Pour教授是一位領先的科學家和國際認可的地質與環境遙感領域研究者。Amin Beiranvand Pour教授在遙感、地質、礦產勘探和環境科學方面具有完整的學術背景。他曾是多個遙感研究項目的項目負責人,利用多光譜和高光譜傳感器進行地質制圖、礦產勘探、環境建模和監測。他的經驗涵蓋廣泛,從地質制圖到環境問題,如巖石學和構造制圖、礦產勘探、環境監測和建模、地質災害、地熱制圖、地貌和海岸地質調查等。他在地質遙感、礦產勘探和地質災害建模領域發表了超過200篇研究論文和5本書籍。 演講題目:Advanced remote sensing imagery techniques formapping potential zones of critical minerals: Future trends in clean energy technologies |
![]() Manoj Khandelwal 副教授 澳大利亞聯邦大學 個人簡介:Manoj Khandelwal博士是澳大利亞聯邦大學的副教授及礦業工程本科和研究生項目協調員,也是澳大利亞Endeavour Fellowship獎學金獲得者。 他因對礦業地質力學和巖石爆破領域的貢獻而被公認為領先的專家。 演講題目:Revolutionizing Blast Vibration Prediction: Leveraging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for Enhanced Accuracy in Surface Mining Operations |
![]() 趙貴章 副教授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環境地球物理學會副主任委員 個人簡介:趙教授長期從事包氣帶水文地質學和水文地球物理學等方面,主要利用綜合物探技術開展包氣帶水分運移、巖性識別以及場地污染調查等方面的研究。主要科研項目有“小流域尺度上包氣帶水分運動參數與地質雷達信號耦合過程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地質雷達反演非飽和帶參數”(國土 資源部公益專項項目),“基于地質雷達的鄱陽湖典型洲灘地下水—湖水轉化關系研究”(中 科院流域地質學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 演講題目:Key Geophysical Exploration Technologies for Detailed Characterization of Contaminated Sites |
【征稿主題】
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向:【查看更多】
地球物理 |
勘探開發 |
社會需求與可持續發展 |
地磁與地電學 地質地球物理學 構造地質學 土壤行為和巖土力學 測量儀器、方法與應用 地理環境 地質能源 地球大氣物理和地球海洋物理 |
構造地質學 勘探地質 探測技術 地質災害預測、評估、控制 地質能源生產與儲存 智能化勘探技術 能源的開發與利用 地質勘探與環境保護的平衡 |
城市地球物理 地下管網探測與智慧城市建設 城市地震風險精細化評估 碳中和與綠色地球物理 碳封存(CCS)監測技術 可再生能源開發中的地球物理支持 地下水分析測試及污染防控技術 人工智能與大數據分析 |
【論文出版】
所有的投稿都必須經過2-3位組委會專家審稿,經過嚴格的審稿之后,最終所有錄用的論文將以會議論文集的形式正式出版,見刊后由出版社提交論文集至 EI Compendex, Scopus檢索。
【參會方式】
主旨報告 | 可申請主題演講,由組委會審核 | ||
參會門票類型 (三選一) |
口頭演講 | 申請口頭報告,時間為10分鐘 | 投稿被錄用后,
可有一位作者免費參會 (使用論文編號免費參會) (左側參會方式,三選一) |
海報展示 | 申請海報展示,A1尺寸,由組委會統一制作 | ||
聽眾參會 | 不投稿僅參會,也可申請演講及展示 |
◆ 作者以任一形式參與,可獲得對應的報告/海報展示/參會證書
◆ 會議采用在線方式進行報名:報名參會入口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