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光學成像與檢測技術國際學術會議(OIDT 2025)將于2025年5月9-11日在中國-武漢隆重召開。會議將圍繞“光學成像”、“檢測技術”等相關新研究領域,為來自國內外高等院校、科學研究所、企事業單位的專家、教授、學者、工程師等提供一個分享專業經驗,擴大專業網絡,面對面交流新思想以及展示研究成果的國際平臺,探討本領域發展所面臨的關鍵性挑戰問題和研究方向,以期推動該領域理論、技術在高校和企業的發展和應用,也為參會者建立業務或研究上的聯系以及尋找未來事業上的全球合作伙伴。
【重要信息】
會議官網:www.oidt.org【論文投稿】
會議時間:2025年5月9-11日
會議地點:中國-武漢
截稿時間:以官網信息為準(早投稿、早錄用、早遞交)
出版檢索:EI、SCOPUS穩定雙檢索!
【支持單位】
大會組委
大會主席
李仲陽教授,湖北省杰青、獲國家高層次人才計劃(青年項目),武漢大學,中國
技術委員會主席
Prof. Mário F. S. Ferreira, OPTICA高級會員、SPIE高級會員、IEEE會員,阿威羅大學,葡萄牙
Assoc. Prof. Thierry Bouwmans, IEEE Senior Member, ACM Member, La Rochelle Université, France
出版主席
王凱歌教授,陜西省“科技創新領軍人才”,西北大學,中國
徐政基副教授,ASTAR & IME 研究科學家,中山大學,中國
組織委員會主席
劉暢教授,北京信息科技大學,中國
主講嘉賓
|
李仲陽教授 湖北省杰青、獲國家高層次人才計劃(青年項目),武漢大學,中國 李仲陽,武漢大學電子信息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副院長(掛職)。獲得中組部國家高層次人才青年項目,主持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湖北省杰出青年項目,獲國家優秀留學生“特別優秀獎”,國際納米學會瑞恩會士,SPIE光學與光子學教育獎等。本科畢業于天津大學,博士畢業于美國西北大學。曾在美國阿貢國家實驗室做訪問研究學者,并在美國美光科技公司總部進行未來存儲器的納米級半導體光刻技術研發。致力于研究超表面在微納尺度下的光場操控研究,以第一/共一/通訊作者在權威期刊 Science、Nano Letters、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Small、ACS Nano等上發表40余篇論文。累計期刊影響因子達450,引用2700余次。 |
|
王凱歌教授 陜西省“科技創新領軍人才”,西北大學,中國 王凱歌教授是西北大學光子學與光子技術研究所的研究員,博士生導師;2010-2011年間,作為高級訪問學者前往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目前主要從事激光微納先進制造、納米生物/醫學光子學、超分辨成像、物理電子學等領域的研究工作。王教授先后主持科研項目30余項,包括科技部中美科技合作重點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計劃培育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以及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項目、陜西省自然科學基金重大基礎研究項目等。發表專業學術論文130余篇、授權國家發明專利10余項、參編外文專著1部。 擔任陜西省光電子技術重點實驗室主任、國家級光電技術與納米功能材料國際聯合研究中心副主任;陜西省“科技創新領軍人才”,陜西省“光電子與納米光子技術生物醫學應用創新團隊”負責人;中國光學學會生物醫學光子學專委會常務委員,陜西省物理學會理事、光學學會副理事長。 |
|
徐政基副教授 ASTAR & IME 研究科學家,中山大學,中國 徐政基,是中國中山大學副教授。2010 年和 2016 年分別獲得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工程學士學位和博士學位。2017年11月至2020年3月在新加坡科技研究局微電子研究所任科學家。他的研究興趣包括平面光學、近場光學、納米制造和納米光子集成。他在同行評審期刊和國際會議上發表了 60 多篇論文。 |
征稿主題
光學成像 |
檢測技術 |
全息成像與干涉成像 非線性光學成像 納米光學與顯微成像 計算光學成像 生物醫學光學成像 成像系統的設計與優化 新興材料與光學成像應用 遙感與天文成像 衛星成像技術與地球觀測 工業與安全檢測中的光學成像 安全監控光學成像 光學成像中的數據處理與分析 圖像處理算法與增強技術 成像數據的融合與可視化 多光譜和高光譜成像 光/聲/電結合成像技術 自適應光學成像技術 超快光學成像 量子光學與量子成像 無人機與機器人光學成像 環境與農業中的光學成像 光子學與微波光子成像 激光光學成像技術 集成多傳感器的成像系統 測地成像在空間觀測中的應用 人工智能輔助成像設備設計 自動化制造與檢測中的光學成像 |
先進光學檢測技術 光學無損檢測與評估 紅外熱成像與檢測 超聲光檢測技術 智能檢測系統 生物醫學光學檢測 環境監測光學技術 納米光學檢測技術 光學檢測儀器與設備開發 工業應用光學檢測技術 安全與監控光學技術 新興檢測方法與技術 多光譜與超光譜檢測技術 實時在線檢測技術 光纖傳感與檢測 量子檢測技術 汽車與無人機檢測技術 微型及便攜式檢測設備 文化遺產保護中的光學檢測 核與輻射檢測技術 新型探測器及轉換器 能源領域的光學檢測技術 半導體工業中的光學檢測技術 光學觀測與檢測在航天器中的應用 3D成像和檢測技術 食品與農業檢測技術 水下光學檢測技術 |
其他相關主題均可投稿:點擊查看
【論文出版】
文章先經過2~3位專家盲審,錄用后將以會議論文集形式提交SPIE -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Optical Engineering (ISSN: 0277-786X)進行出版,見刊后文章將遞交EI Compendex和Scopus數據庫進行檢索。
-論文不得少于4頁,會議論文模板可點擊【下載】
【參會方式】
1、作者參會:一篇錄用文章允許一名作者免費參會;
2、口頭演講:申請口頭報告,時間為10分鐘;
3、海報展示:申請海報展示,A1尺寸;
4、聽眾參會:不投稿僅參會,也可申請演講及展示。
以上均可獲得大會證書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