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河南大學、河南省科學院及河南省遙感技術應用協會聯合主辦的第三屆遙感、測繪與地理信息系統國際學術會議(RSMG 2025)將于2025年7月11日至13日在中國鄭州隆重舉行(線上線下結合)。RSMG2025依托兩屆優秀會議歷史及學術研究成果,將繼續聚焦遙感技術、測繪科學與地理信息系統的前沿發展,涵蓋衛星遙感、智能測繪、時空大數據、數字孿生、自然資源監測、智慧城市等熱點方向,為全球學者搭建高水平學術交流平臺。
本次會議積極響應國家“十四五”規劃對地理信息產業升級的戰略部署,結合河南省“數字化轉型戰略”及“中原科技城”建設需求,推動遙感測繪技術與地理信息科學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農業現代化、災害監測、智慧交通等領域的創新應用。會議將特邀國內外知名專家作主旨報告,設立專題研討、青年學者論壇及產學研對接會,促進學術成果轉化與跨領域合作。
我們誠摯邀請國內外高校、科研院所專家學者、行業企業代表及政府相關部門共聚鄭州,分享最新研究成果,探討學科發展趨勢,深化國際合作,共同推動遙感、測繪與地理信息技術的產學研融合發展,助力數字中國與生態文明建設。
【會議亮點】
院士杰青大咖加盟--專業高質量學術報告分享
河南大學&河南省科學院&河南省遙感技術應用協會聯合主辦,高校背書,年度重點會議
RSMG 往屆會議新聞:獲多家主流媒體報道-學習強國、河南日報、河南廣播電視臺、頂端新聞、澎湃新聞等,詳情請見會議官網
SPIE獨立出版,有ISSN | ISBN兩個刊號,對于評職稱、畢業友好
會議往屆召開歷史良好,院士杰青匯報,更多精彩歷史請點擊:RSMG會議歷史
會議錄用率高,對學生友好,兩篇及以上稿件均可領取團隊投稿優惠,會議投稿及線下參會均在火熱報名中!
第三屆遙感、測繪與地理信息系統國際學術會議(RSMG 2025)
2025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emote Sensing, Mapping an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會議官網:www.icrsmg.org【投稿參會】
大會時間:2025年7月11-13日
大會地點:河南大學-鄭州校區學術報告廳(線上同步)
審核錄用:投稿后3-5個工作日
收錄檢索:EI Compendex,Scopus
RSMG往屆均已完成EI/Scopus雙檢索,見刊檢索非常穩定 | 至見刊后1個月完成檢索
RSMG 2023& RSMG 2024 EI檢索記錄: |
RSMG2025已上線:河南省時空大數據產業技術研究院 ![]() |
【組織單位】
主辦單位:河南大學、河南省科學院、河南省遙感技術應用協會
承辦單位:河南大學地理科學與工程學部遙感與空間信息工程學院、河南省科學院空天信息研究所、空間基準全國重點實驗室、河南省時空大數據產業技術研究院
【主講嘉賓】
![]() |
劉敏教授,華東師范大學
研究領域:城市自然地理學與環境-災害過程研究;環境地理學與河口生物地球化學循環及其生態健康效應;長江三角洲與城市群環境的信息集成與服務等。 |
![]() |
黎夏教授,華東師范大學
研究領域:GeoAI與空間優化,可持續發展評估與優化,地理模擬系統,土地利用變化建模與環境影響分析等。 |
![]() |
朱慶教授,西南交通大學
研究領域:地球空間信息學的研究與教學工作,在數字高程模型、三維地理信息系統和虛擬地理環境等方面做了基礎性和開拓性工作 |
![]() |
高智教授,武漢大學
研究領域:人工智能、計算機視覺與智能無人系統、測繪遙感領域的應用研究等 |
![]() |
潘耀忠教授,北京師范大學
研究領域:資源環境定量遙感,遙感應用研究:農業、統計、環境、災害、金融、保險等。 |
![]() |
程曉教授,中山大學
研究方向:長期致力于極地遙感監測理論、方法與應用的研究,包括南極冰架-海冰-區域氣候系統相互作用機制、極地海冰關鍵參數反演技術和極地無人機遙感測繪技術研究等。 |
![]() |
劉瑜教授,北京大學
研究領域:長期致力于支持地理空間模型與分析方法研究等。 |
![]() |
裴韜教授,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研究領域:空間數據挖掘、地統計。 |
![]() |
劉良云教授,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
研究領域:陸地生態系統碳源匯定量遙感,葉綠素熒光遙感機理與模型,高分辨時序定量遙感算法與全球產品等。 |
![]() |
楊貴軍教授,長安大學
研究領域:農業定量遙感機理建模,新型圖譜傳感器研發,農業生態參數反演,作物模型與遙感同化,無人機農業遙感,智慧農場關鍵技術。 |
![]() |
賈森教授,深圳大學
研究領域:人工智能和多模態大模型的研究與開發工作等。 |
更多嘉賓個人簡介信息可在官網查看... |
【征稿主題】
遙感:環境遙感、光學遙感、圖象數據處理技術、高光譜影像處理、遙感信息提取、遙感數據融合、大數據分析與處理、全球定位和導航系統、合成孔徑雷達、分類和數據挖掘技術、微波遙感、地理信息科學、行星遙感與測圖以及其他相關主題;
測繪:攝影測量學、大地測量學、測繪技術、工程測量學、礦山測量學、精密測繪儀器、原理與應用、數字測圖、變形監測數據處理、數字圖像處理、地理科學、地圖學、城市空間信息學、變形與沉陷工程學以及其他相關主題;
地理信息:地理地質信息化、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 、地 質災害預測、評估、控制 、衛星導航和定位、地質結構/構造演化遙感解譯、 地理信息系統(GIS) 、衛星導航和定位 、地理信息技術在地理環境/地質學/巖土、礦產和能源資源上的 開發和應用以及其他相關主題。
【論文出版】
所有的投稿都必須經過2-3位組委會專家審稿,經過嚴格的審稿之后,最終所有錄用的論文將由SPIE -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Optical Engineering (ISSN: 0277-786X)出版見刊,見刊后提交至EI Compendex, Scopus檢索。
SCI期刊(長期征集)
![]() |
期刊名稱: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 Earth Sciences ISSN (Online): 2661-3190 期刊簡介: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 Earth Sciences該刊涵蓋范圍廣泛,發表環境與地球科學的創新方法和科學發現以及人類活動、自然資源、環境或氣候變化之間的重要相互作用的原創成果。 檢索數據庫:Scopus/EI GeoBase/CAS/J-gate/Google Scholar /知網/維普/Scilit/ICI/BASE/WorldCat/百度學術等 |
由AEIC推薦的論文將有機會得到期刊編輯的快速預審。如有疑問,請聯系AEIC編輯部。 歡迎向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 Earth Sciences提交您的文章或會議論文的拓展版本。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