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發展先進材料科技與產業已上升為世界各國的“舉國之策”。智能制造是裝備制造業中知識技術最密集,核心關鍵技術、新材料、零部件(元器件)集合應用程度最高,最具技術創新價值的產業。智能制造體現了一個國家由科技創新能力、制造技術水平、國際競爭力所構成的綜合實力。
2025年廣州市“國際學術會議之都”建設項目— 第六屆先進材料與智能制造國際學術會議(ICAMIM 2025)將于2025年08月15-17日在中國廣州召開。本次會議旨在加強世界各國的先進材料與智能制造技術交流,展現世界先進材料與智能制造領域,特別是金屬材料的最新研究進展,為國內外從事先進材料與智能制造研究的專家、學者、科技工作者、企業家及其他相關人員提供高水準的技術交流平臺,共同促進國際先進材料和智能制造領域的不斷發展與創新。大會誠摯邀請您投遞相關的研究工作,在會議上展示相關的科研成果、分享前沿的思想看法,一同探討相關的學術難題。
【會議亮點】
1.廣州市“國際學術會議之都”建設項目
2.連續5年穩定EI檢索!對學生友好!
3.重磅嘉賓報告,院士云集!
4、本會議被“中國學術會議在線”收錄、認可,并作重點推薦!
第六屆先進材料與智能制造國際學術會議(ICAMIM 2025)
2025 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vanced Materials and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大會官網:www.icamim.org【參會投稿】
會議時間:2025年8月15-17日
會議地點:中國-廣州
收錄檢索:EI Compendex,Scopus
ICAMIM會議歷屆均由同一家出版社發表,見刊檢索穩定!【查看檢索歷史】
主辦單位
指導單位 | 中國金屬學會 |
支持單位 | 廣州市科學技術協會 |
主辦單位 |
廣州工程師學會 廣東博士創新發展促進會 新材料先進制造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 華南理工大學國家金屬材料近凈成形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武漢科技大學省部共建耐火材料與冶金國家重點實驗室 |
承辦單位 | AEIC學術交流中心 |
協辦單位 |
廣東省材料研究學會 粵港澳大灣區金屬新材料產業聯盟 廣東省科學院智能制造研究所 廣東技術師范大學材料制備成形及裝備研究院 廣州大學機械與電氣工程學院 廣州今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大會嘉賓(更多會議嘉賓陸續更新,敬請期待)
![]() |
吳開明 教授,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 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國務 院特殊津貼獲得者、劍橋大學高級研究學者、日本宇宙利用推進中心研究員、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湖北省“楚天學者”特聘教授,廣東博士創新發展促進會榮譽會員。吳開明院士是武漢科技大學“耐火材料與冶金”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高性能鋼鐵材料及其應用”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學術帶頭人。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國務 院特殊津貼專家、教育部新世紀人才入選者、湖北省“楚天學者計劃”特聘教授。研究方向為高性能鋼鐵材料及應用性能,從事鋼鐵冶金、物理冶金與焊接冶金方面的教學與研究工作。吳開明院士主持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3項,以及其它科技開發項目50余項。獲得了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等11項國家和省部級科技獎勵。獲得了90余項技術發明專利授權,發表學術論文410余篇。擔任武漢科技大學國際鋼鐵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高性能鋼鐵材料及其應用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國家級協同創新中心)常務副主任。兼任中國海洋材料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副理事長、中國太平洋學會海上風電研究分會常務副會長、Materials Science and Technology(材料科學與技術)、鋼鐵研究學報(中英文版)等期刊編委。 |
![]() |
李烈軍 教授,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 李烈軍,華南理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國務 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兼任全球博士創新共同體共同理事長,廣東博士創新發展促進會會長,粵港澳大灣區金屬新材料產業聯盟理事長,廣州市科協先進材料學會聯合體主席,廣州工程師學會執行會長,廣州市金屬學會理事長等職位。從事先進金屬材料的研發及產業化工作30余年,并先后在2家大型企業從事技術研發、生產管理和科技管理工作20余年,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要影響的創新性成果,有16項成果獲國家和省部級科學技術獎。獲授權發明專利32件,發表論文306篇,為我國新材料產業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獲廣東年度貢獻人物、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獎、科學中國人年度人物、華南理工大學“我最喜愛的導師”、廣州市科技創新南山獎等榮譽。 |
征稿主題
查看更能多主題,請點擊官網
Track 1:材料、特性及加工 |
||
金屬材料 高分子材料 微/納米材料 光學/電子/磁性材料 復合材料 新功能材料 半導體與絕緣特性 儀器儀表 |
燃料、電池技術與系統 材料成型及加工 表面、涂層技術 焊接與連接 塑性變形、斷裂與損傷力學 摩擦、磨損 熱生成及傳導 精密加工與檢測技術 |
疲勞壽命預測與可靠性 激光加工技術 結構動態分析、優化與控制 加工過程的動力學分析 振動、噪聲分析與控制 材料再生與資源化利用 ... ... |
Track 2:智能制造 |
||
電氣自動化 機電一體化 人機一體化 增材制造(3D打印) 智能工廠 供應鏈與ERP 裝備智能化 工藝仿真 建模、仿真與設計 智能物流與倉儲 能源、動力與系統 |
車輛輕量化設計 數字化、網絡化 精準航天航空 精準作業、機械臂與智能化 智能駕駛、防撞與車載系統 機械設計、制圖與加工 機器人、人工智能與控制 人機交互、智能仿生與感知 工業技術、互聯網與工業5.0 自動化、過程自控和運行測控 自適應、傳動與運行控制 |
數控技術、數控機床與編程 精密加工與特種加工技術 柔性制造系統 虛擬制造與控制 監測、檢測系統與預警處理 傳感器、信息處理與測量控制 大數據、數據挖掘與算法 智能控制、測量與信號系統 遙感測繪 ... ... 其他相關主題均可投遞 |
EI會議論文出版
所有的投稿都必須經過2-3位組委會專家審稿,經過嚴格的審稿之后,最終所有錄用的論文將由 Journal of Physics: Conference Series (JPCS) (ISSN:1742-6596) 獨立出版,見刊后由期刊社提交至 EI Compendex, Scopus檢索,目前該檢索非常穩定。
投稿須知:
◆論文不得少于4頁;會議論文模板→ 下載
◆會議僅接受全英稿件。如需中→英翻譯,請將稿件投至【艾思編譯】平臺進行翻譯。
歡迎聯絡身邊同事同學一起投稿,組團投稿會更加優惠(2篇即開團,享受團購價),請提前聯系大會秘書
◆ 期刊推薦:
|
期刊名稱:Human-Centric Intelligent Systems (HCIN) |
期刊簡介:Human-Centric Intelligent Systems(HCIN,eISSN:2667-1336)是一本國際化的,經過嚴格同行評審的開放存取期刊,致力于傳播 “以人為中心的智能系統” 中所有相關理論和實際應用的最新研究成果,并提供以人為中心的計算與分析領域的前沿理論和算法見解。論文發表在施普林格 • 自然(Springer Nature)。 | |
征稿范圍:以人為本的 AI;以人為本的數據和管理;信息傳播和建模;擴散源識別和網絡分析;社會影響力分析;社區檢測和動態、虛假信息和錯誤信息檢測;用戶建模、個性化和推薦;負責任的 AI、公平性和可解釋性。期刊主頁:https://link.springer.com/journal/44230 |
SCI期刊征稿 | 覆蓋醫學、計算機、工程技術、材料能源、人文經管等全學科 | 審稿平均兩個月,高效發表首選!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