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微電子與納米技術國際學術會議(ICMN 2025)將于2025年8月8-10日在中國·成都舉辦。此次大會旨在匯聚來自世界各地的學者、研究人員和行業專家,共同探討微電子與納米技術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應用前景。會議將為與會者提供一個高水平的交流平臺,促進跨學科合作與知識分享。
大會將包括主題演講、青年學者匯報和海報展示等多種形式,涵蓋的主題包括但不限于納米材料與器件、微電子設計與制造、納米光子學、智能材料、納米技術在生物醫藥與環境領域的應用等。參與者將有機會聆聽行業領袖與知名學者的演講,進行深入的思想交流,探討未來技術的發展趨勢和挑戰。
我們誠摯歡迎來自各個學科的研究人員、工程師和學生參與本次會議,一同探索微電子與納米技術的無限可能。無論您是來自學術界、工業界還是創新創業領域,這都是一個絕佳的機會讓您與同行交流,獲取靈感,合作創新。
【會議亮點】
①高層次嘉賓匯報-大咖云集,學術氛圍濃厚!
②權威收錄:SPIE 獨立出版,EI/Scopus 雙檢索保障,確定ISSN 號:ISSN: 0277-786X
③高校背書:西南交通大學主辦!
④歷史驗證:往屆論文已完成EI&Scopus 雙檢索!
The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icroelectronics and Nanotechnology (ICMN2025)
2025年8月8-10日,中國·成都
截稿時間:見官網
提交檢索:EI Compendex,Scopus
主辦單位:西南交通大學
承辦單位:西南交通大學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
支持單位:武漢科技大學先進材料與納米技術研究所
【大會組委】
大會主席
Hassan Karimi-Maleh 教授,溫州醫科大學附屬衢州醫院,H值:100
閆連山 教授,西南交通大學,OSA Fellow、國家級人才入選者
郝莉 教授,西南交通大學,集成電路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
技術委員會主席
Amber Solangi 教授,University of Sindh, Pakistan
劉術彬 教授,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國家級人才;西電杭研院副院長
史凌峰 教授,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張旭明 教授,武漢科技大學
錢利波 教授,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國家級青年人才
技術委員會聯合主席
趙文生 教授,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國家級青年人才
葉佳 教授,西南交通大學,國家級青年人才
邸志雄 副教授,西南交通大學,集成電路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
出版主席
Arfana Mallah 教授,University of Sindh, Pakistan
KUAN YONG CHING 副教授,University of Reading Malaysia, Malaysia
組織主席
謝小軍 教授,西南交通大學,國家級青年人才
吳強 副教授,西南交通大學
宣傳主席
曹超 副教授,山東大學
丁星 副教授,西南交通大學
【報告嘉賓】持續更新中...
![]() |
Hassan Karimi-Maleh 現任溫州醫科大學衢州附屬醫院教授。他是由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評選出的高被引學者,分別入選了2018年(跨領域)、2019年(農業領域)、2020年(跨領域)、2021年(化學和農業兩個類別同年入選)以及2022年(化學和農業兩個類別同年入選)。自2014年以來,他在ISI基本科學指標(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中同時位列化學和農業領域前1%的頂尖科學家。他已發表了400多篇SCI研究論文,被引用超過23000次,H指數為92(根據WOS報告);谷歌學術數據顯示其總被引次數達27800次,H指數為100。 |
![]() |
Dr. Ching Kuan Yong 于2014年獲得英國南安普頓大學工程科學博士學位。2016年,她加入馬來西亞雷丁大學(University of Reading Malaysia, UoRM),并于2022年獲得副教授稱號。她目前擔任UoRM學術輔導校區主任及學習指導負責人。Kuan Yong是英國皇家化學學會注冊化學師、馬來西亞技術人員理事會專業技術員以及高等教育學院院士。她的研究領域包括生物材料、高分子及高分子復合材料。同時,她也熱衷于通過通識課程推動可持續發展的教育。 |
【征稿主題】
一、微電子材料與器件
新型半導體材料的研究與應用、硅基光電器件的設計與優化、納米材料在微電子器件中的應用、低功耗電子器件的開發和性能優化、量子點在光電子學中的應用等;
二、納米技術與納米器件
納米電子器件的設計與制備技術、納米傳感器的原理與應用、納米結構在能源存儲與轉換中的應用、納米材料的合成與表征技術、智能納米材料在制造中的應用等;
三、微納加工技術
微納米加工技術的新進展、集成電路中的微納米制造技術、自組裝技術在納米器件中的應用、光刻技術與納米圖案化、微機電系統(MEMS)的設計與制造等;
四、電子設備與電路
高頻與超高頻電路設計技術、低功耗電路設計與優化、集成電路中的信號處理技術、功率電子器件的設計與應用、先進封裝技術與集成方案等;
五、信息技術與通信
5G及未來通信技術中的微電子器件、量子通信與量子信息技術、光子集成電路在通信中的新應用、智能傳感器網絡與數據處理技術、高速數據傳輸技術的研究與創新等;
六、納米生物技術
納米技術在生物醫學中的應用、納米藥物輸送系統的開發、納米傳感器在生物檢測中的應用、生物相容性納米材料的開發、納米技術在疾病診斷中的應用等;
【論文出版】
本會議所有的投稿都必須經過2-3位組委會專家審稿,經過嚴格的審稿之后,最終所錄用的論文將遞交至SPIE -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Optical Engineering (ISSN: 0277-786X),出版后提交至EI Compendex、Scopus檢索。
投稿須知:
◆論文不得少于5頁,文章需保持原創,且未在其他平臺或渠道正式發表。【推薦查重渠道:iThenticate限時優惠】
◆會議論文模板下載→ 前往“會議資料”欄目下載。只做報告不發表論文的作者只需提交摘要。
◆會議僅接受全英稿件。如需中→英翻譯,請將稿件投至【艾思編譯】平臺進行翻譯。
【參會方式】
投稿作者免費參會+口頭報告/海報展示,團隊投稿或參會,可享優惠!
1、口頭演講:申請口頭報告,時間為15分鐘;
2、海報展示:申請海報展示,A1尺寸,JPG格式;
3、聽眾參會:不投稿僅參會,也可申請演講及展示。
更多學科領域學術會議可進入查看...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