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科技工作者日,劉偉鋒教授登上青島日報
5月29日,由青島市科學技術協會、中共青島市委宣傳部、青島市科學技術局等單位聯合主辦的青島市2025年“全國科技工作者日”主場活動正式舉行。青島日報對本次活動予以報道,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控制科學與工程學院黨委書記、院長劉偉鋒教授的事跡赫然在列。作為學院科研工作的學術帶頭人,劉偉鋒院長長期深耕科研一線,以卓越的專業素養和不懈的奮斗精神,為學院科研事業的創新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作出了突出貢獻。
課題組介紹
團隊概況
團隊目前在職教師6人
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3人,講師2人
目前在讀博士7人,在讀碩士45人
科研成果
團隊累計發表SCI期刊、
CCF推薦會議論文近300篇
科研項目
團隊共計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項
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5項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4項
山東省重大基礎研究項目1項
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3項
人才稱號
劉偉鋒 青島市拔尖人才
山東省優秀研究生指導教師
陳鴻龍 泰山學者青年專家
山東省優青
楊興浩 山東省優青(海外)
山東省青托
張冰峰 泰山學者青年專家
王英杰 山東省優秀創新團隊
研究方向
對抗攻擊,圖像分割,可信人工智能
智能繪畫心理分析,醫學信息處理
遙感信息處理,醫療大模型
人工智能技術及應用
服務國家
重大需求的時代擔當
面向國家重大需求,是新時代科技事業發展的核心使命。科技創新唯有與國家發展、民族需要、人民利益同頻共振,方能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筑牢國家發展的戰略根基,形成系統化科學技術解決方案。在新發展階段,國家對戰略科技支撐的需求空前迫切,這要求科技工作者錨定關系全局和長遠發展的關鍵領域,持續開展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為國家戰略需求注入強勁動能。
新發展階段對戰略科技支撐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時期都更加迫切。青島的科技工作者想國家之所想、急國家之所急,在關系全局和長遠發展的領域積聚力量,持續進行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形成系統化的科學技術解決方案,為國家戰略需求提供了強勁的策源力。
前沿突破
人工智能領域的深耕探索
面向國家重大需求,科技工作者需以敢為人先的魄力,在前沿科技領域奮力追趕。人工智能作為新一輪科技和產業變革的核心驅動力,在互聯網大數據的助推下快速迭代。劉偉鋒院長長期專注于人工智能、機器學習理論算法及其應用研究。
針對爆炸式增長的大數據中存在的有效標簽稀缺、信息關聯模糊等難題,劉偉鋒帶領團隊聚焦局部結構表示展開深入研究。團隊創新性地發現精準局部結構的高效表示方法,構建多視角數據高階局部結構融合方法,為大規模數據表示學習、可解釋人工智能理論發展提供了全新的算法支持與技術保障。相關成果已初步應用于麻醉醫療、智能繪畫心理篩查、交流電磁場無損檢測等領域,展現出強大的實踐價值。
未來攻堅
突破可解釋智能理論瓶頸
符合人類認知規律的 “可解釋智能理論”,是當前人工智能落地應用亟需攻克的關鍵挑戰。劉偉鋒院長正帶領團隊在醫療大模型、心理診療大模型、工業檢測大模型等可解釋機器學習理論與方法研究領域持續發力。通過集中攻克 AI + 醫療診斷、AI + 心理分析、具身 AI 等關鍵技術難題,推動人工智能技術深度賦能產業發展,加速實現人工智能規模化應用,為國家科技發展和產業升級貢獻智慧與力量。
圖片來源 |大眾網青島
文稿參考|青島日報
內容來源|青春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