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視覺是人工智能重要分支,也是目前人工智能領域落地最順利的技術,在人臉識別、視頻/監(jiān)控分析、圖片識別分析、駕駛輔助/智能駕駛、三維圖像視覺、工業(yè)視覺檢測、醫(yī)療影像診斷、文字識別、圖像及視頻編輯等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伴隨著人工智能產業(yè)升溫,智能視覺行業(yè)也在加速擴張,在應用場景上逐漸突破工業(yè)領域,其應用邊界逐步向智能生活領域拓展,應運而生的一系列智能視覺方面亟待解決的問題受到了海內外學者的廣泛關注。
《智能視覺2019學術報告會》將圍繞領域內的一些最新理論和研究成果展開探討,旨在為從事智能視覺相關領域的研究人員提供一次交流和學習的機會,共同探討相關方向的科研動態(tài)和發(fā)展趨勢,同時吸引更多的青年學者加入到智能視覺相關領域的學習和研究中。
本次會議有幸邀請到了鄭偉詩、楊陽、吳曉、全宇暉等多位教授做專題報告,會議內容精彩紛呈,展示了智能視覺領域的最新理論和技術成果,將為大家提供一場精彩的學術盛宴。
會議時間:2019年12月17日
會議地點:廣州市番禺區(qū)大學城華南理工大學軟件學院B8副樓二樓學術報告廳
日期 | 時間 | 活動 | 負責人/主持人 |
12月17日 | 上午 | ||
9:30-10:15 | 演講題目:《人工智能+:視界充滿AI》 主 講 人:吳曉教授 西南交通大學博士生導師,四川省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中國圖學學會應用圖學專委會副主任,四川省計算機學會副秘書長 | 吳秋霞 | |
10:15-10:20 | 觀眾提問 | ||
10:20-11:05 | 演講題目:《跨媒體智能計算與應用》 主 講 人:楊陽教授 電子科技大學博士生導師,國家特聘青年專家,四川省特聘青年專家,電子科技大學百人計劃獲得者 | 吳秋霞 | |
11:05-11:10 | 觀眾提問 | ||
11:10-11:55 | 演講題目:《Personal Health Navigator》 主 講 人:魏驍勇教授 四川大學計算機學院教授、計算機科學系系主任。2013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人才計劃,2012年被科學網評選為“2012中國科學年度新聞人物”的30個候選人之一。 | 吳秋霞 | |
11:55-12:00 | 觀眾提問 | ||
下午 | |||
14:30-15:20 | 演講題目:《基于圖網絡計算的動作質量評估》 主 講 人:鄭偉詩教授 中山大學博士生導師,國家優(yōu)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機器智能與先進計算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副主任,數據科學與計算機學院智能科學與技術研究所副所長,中山大學百人計劃(2011年)獲得者,廣東省引進創(chuàng)新科研團隊計算科學科研團隊核心成員 | 黃翰 | |
15:20-15:30 | 觀眾提問 | ||
15:30-16:20 | 演講題目:《Exploiting distribution of similar patterns for image processing》 主 講 人:全宇暉副教授 華南理工大學碩士生導師,廣東省珠江人才計劃青年拔尖人才 | 黃翰 | |
16:20-16:30 | 觀眾提問 |
鄭偉詩,博士,中山大學數據科學與計算機學院教授、博導。鄭教授主要面向大規(guī)模智能視頻監(jiān)控里的行人身份識別與動作分析,展開視頻圖像信息與信號的識別與預測研究,并圍繞該應用開展大規(guī)模機器學習的算法和理論研究。關于面向大規(guī)模監(jiān)控網絡下的行人追蹤問題,他在國內外較早和持續(xù)深入開展跨視域行人重識別的研究,發(fā)表一系列以跨視域度量學習為主線的研究工作,并最近集中展開無監(jiān)督和弱標注學習建模,力圖解決“大數據小標注”下的圖像視頻分析問題。
其已發(fā)表110余篇主要學術論文,含12篇IEEE T-PAMI和IJCV論文和80余篇發(fā)表在其他圖像識別和模式分類IEEE TIP、IEEE TNN、PR、IEEE TCSVT、IEEE TSMC-B等國際主流權威期刊和ICCV、CVPR、AAAI、IJCAI等計算機學會推薦A類國際學術會議。擔任Pattern Recognition等期刊的編委,擔任AVSS 2012、ICPR 2018、IJCAI 2019/2020、AAAI 2020、BMVC 2018、2019 Area Chair/SPC等。獲廣東省自然科學獎一等獎、教育部高校優(yōu)秀成果獎(自然科學)二等獎、廣東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等;獲國家優(yōu)秀青年科學基金、英國皇家學會牛頓高級學者基金、和廣東省創(chuàng)新領軍人才項目支持。
楊陽,博士,電子科技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博導,國家特聘青年專家、四川省特聘青年專家和電子科技大學百人計劃獲得者。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博士、新加坡國立大學博士后。研究方向涵蓋多媒體、機器學習、人工智能、大數據、計算機視覺、社交媒體等。
目前主持科技部重點研發(fā)計劃項目課題1項,國家自然基金面上項目 1 項、參與重點項目 1 項。近五年發(fā)表學術論文百余篇,包括ACM Multimedia、IJCAI、SIGMOD、CVPR、SIGIR、TKDE、TIP等在內的國際計算機領域頂級會議和期刊(CCF A類)。多次任職國際SCI期刊(客座)編委,多次擔任國際會議的程序委員會成員,以及多個國際頂級期刊的受邀審稿人。獲得ACM Multimedia 2013(多媒體頂級會議、CCF A)最佳論文獎候選論文及最佳學生論文獎、ICME 2017最佳論文鉑金獎、WISE 2013最佳論文獎、SIGIR 2017最佳論文Honorable Mention、MMM 2015 Best Paper Runner-up等學術獎項。
吳曉,博士,西南交通大學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博導,西南交通大學信息學院院長助理,四川省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中國圖學學會應用圖學專委會副主任,四川省計算機學會副秘書長。吳曉教授于香港城市大學計算機科學系獲得博士學位。美國卡耐基梅隆大學、美國加州大學歐文分校、新加坡國立大學訪問學者。研究興趣包括:人工智能、深度學習、多媒體大數據分析、圖像/視頻處理等。
其主持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課題一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三項,主持省部級項目十余項。獲2016年教育部自然科學獎二等獎一項(第二完成人)、2017年河南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一項(第一完成人)、2018年河南省交通運輸科技進步獎一等獎一項(第一完成人)。在一流國際期刊IEEE Trans.(如:IEEE TIP, IEEE TMM, IEEE TMI)和CCF A類國際頂級會議(如:CVPR、ICCV、ACM Multimedia)上發(fā)表30余篇高水準研究論文。Google學術引用次數2100余次。
Xiao-Yong Wei is a Professor and the department head of the College of Computer Science, Sichuan University of China. He received his Ph.D. in Computer Science from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and has worked as a postdoctoral fellow in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Xiao-Yong Wei is also affiliated with the Peng Cheng Laboratory, Shenzhen, where he works as a professor and the coordinator for the Healthism project. Healthism is an interdisciplinary project to tackle chronic diseases and significantly improve quality of life by going beyond the episodic health model developed for prevalent disease-centric-healthcare. Healthism focuses on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to develop approaches for changing the way people adopt lifestyle for achieving best health to meet their desired goals.
全宇暉,博士,華南理工大學計算機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廣東省珠江人才計劃青年拔尖人才,新加坡國立大學博士后。研究方向為稀疏與深度表達、圖像處理、視覺數據特征提取與分析。
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項,省部級項目2項,在國際一流學術期刊和CCF-A類國際頂級學術會議上發(fā)表論文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