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有數】是“粵有數”數字化治理專家委員會官方微信平臺。上為夏書章教授題字。
南方網訊 (記者/張霜 通訊員/唐海生 潘曉蝶 黎潁哲)2023年1月13日,“2023‘粵有數’數字化治理案例征集啟動暨粵有數專委會人口模型研究平臺”啟動活動在廣州召開。作為活動主持人,廣東省網絡文化協會副會長、“粵有數”專委會執行主任、廣州南方學院特聘教授藍云代表團隊以一組展示的方式,對“粵有數”成立兩年來的成績進行了簡要梳理和回顧。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黨的建設教研部雷強副教授以線上點評發言的方式,充分肯定“粵有數”團隊很好地傳承了“紅色基因”“創新基因”“媒治基因”。
2023年1月13日,藍云受團隊委托主持啟動儀式
展示1:《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學報》和《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科版)》刊發廣東數字政府改革建設論文
2023年1月13日,藍云現場展示《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學報》論文頁面
在中山大學政務學院教授、廣州南方學院公共管理學院院長、“粵有數”數字化治理專家委員會聯席主任陳天祥帶領下,團隊近年來在《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學報》、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等權威刊物發表6篇數字政府改革建設論文。1月13日,藍云現場展示了近期發表的兩篇論文。一篇2022年10月發表在《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學報》,題目是《全流程制度驅動:數字技術如何賦能敏捷治理——基于“YX先鋒”移動工作平臺的經驗分析》,該文深入分析廣東省數字政府改革建設示范區廣州市越秀區的先進工作經驗,作者是陳天祥、中大政務學院碩士研究生陳杰華和藍云。另一篇是《形塑數據“流動空間”:政府跨部門數據共享的新技術機制》,2022年9月發表在《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作者是廣東省委黨校文史教研部副主任鄭佳斯和藍云。
也正是在1月13日的圓桌論壇上,有位業界專家提出了一個發人深思的現象:廣東省數字政府改革建設走在全國前列,但通過“知網”等專業平臺搜索統計發現,相較于江浙一帶,學界對廣東省數字政府的經驗總結和學術研究還相對較少。“粵有數”學術團隊、廣東社科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在一定程度上正在破解這個問題。
展示2:范以錦院長勉勵“粵有數”團隊“周全服務社會”
2023年1月13日,藍云現場展示范以錦院長親筆題字圖片
2022年7月,現104歲高齡的中山大學最年長教授、新中國公共行政學科的主要奠基人、“中國MPA之父”夏書章親自為 “粵有數” 系列活動題名。在北京大學講席教授、城市治理研究院院長俞可平,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農業信息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首席專家趙春江對“粵有數”活動專門寄語之后,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名譽院長、原南方日報社社長范以錦在2022年中國記者節期間也專門題字寄語“粵有數”團隊,希望“粵有數”能“聚焦高端人才、周全服務社會”。在這4位著名學者的帶領下,“粵有數”將繼續服務社會、服務廣大網友,與國家、民族數字化大業同頻共振。
展示3:南方網“粵有數”專題
2023年1月13日,藍云現場介紹南方網“粵有數”專題頁面
藍云還現場介紹,2022年12月30日南方網“粵有數”數字化治理系列成果展專題正式上線。這個專題集結了幾十位省內外知名專家的學術智慧,以及廣東全省數字政府、稅務、公安、數字農業、數據中心和黨的建設等領域18個優秀案例的精華經驗,這也是“粵有數”專家團隊從一個小的維度助力廣東建設,與數字化全體用戶共同迎接新的一年到來。藍云說,經南方網采編團隊同志精心編輯,2022“粵有數”優秀案例精華經驗一覽無遺,集中體現了近年來廣東數字化治理的優秀成果,專題下部,還有好書推薦、動態資訊等。
展示4:“粵有數”數字化治理信息網、學者網“粵有數”報道以及“1+X”新技術科普傳播體系
2023年1月13日,藍云現場介紹“粵有數”數字化治理信息網、學者網“粵有數”報道頁面
藍云還現場展示了“粵有數”數字化治理信息網、學者網“粵有數”報道。這兩個網站都是經政府管理部門正式審批成立的規范網站,前者由“粵有數”數字化治理專家委員會主辦,后者由華南師范大學二級教授、廣東省計算機學會常務副理事長湯庸教授發起創建。藍云說,再加上各網絡平臺的新媒體報道,已經初步形成了以南方網“粵有數”專題報道為龍頭的“1+X”新技術科普傳播體系,“我們做的這一切,正是踐行中央領導的‘科技創新、科學普及是實現創新發展的兩翼,要把科學普及放在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位置’重要指示要求”。藍云還強調,“‘粵有數’新型智庫公益平臺的本質,就是‘新技術+治理+傳播’”。
展示5:“越有數”人口模型亮相2021首屆數字政府建設峰會
“越有數”人口模型在2021首屆數字政府建設峰會上正式發布。省領導現場參觀時給予高度評價(資料圖片)
藍云還現場介紹,兩年前廣州市越秀區作為廣東省數字政府改革建設示范區,在上級領導部門和中大政務學院、數廣公司、中國聯通廣東分公司、廣州市中智軟件公司等單位的大力支持下,與廣州南方學院、粵有數專家委員會形成了戰略合作,按照“越來越‘心中有數’”的基本要求,在全國率先推進了“越有數”人口模型研究,開創性地通過數學集合的方式率先厘清了戶籍人口、常住人口、工作人口、實際管理服務人口的邏輯關系,相關研究成果亮相2021年11月首屆全國數字政府峰會。藍云還介紹,“粵有數”專委會數學模型研究團隊還受省有關部門委托,近期完成了“《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對廣東農業影響評價指標體系”。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黨的建設教研部雷強副教授點評“粵有數”
2023年1月13日,雷強線上點評“粵有數”
對于藍云代表團隊展示的相關工作成效,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黨的建設教研部雷強副教授以線上的方式進行了點評。雷強認為,“粵有數”在傳承“紅色基因”“創新基因”“媒治基因”的基礎上,充分發揮了人才聚集、智慧萃聚、品牌傳播的作用,總結和傳播了粵港澳大灣區現代治理智慧,打造和傳播了數字化治理創新品牌。雷強還期待“粵有數”團隊繼續努力,“學習全國和世界先進經驗,讓‘粵有數’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來源:南方網】
【粵有數編輯:嘉盈】
【粵有數審核:雅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