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綜述聚焦于單原子與團簇之間的動態結構演化這一前沿研究領域。首先介紹了單原子和團簇的基本概念及其在材料科學、化學等多領域的重要性。接著詳細闡述了影響單原子與團簇動態結構演化的多種因素,包括溫度、壓力、化學反應環境等。通過分析不同實驗技術和理論計算方法在研究這種動態演化中的應用,深入探討了單原子與團簇在不同條件下的結構變化過程、機制及其背后的物理化學原理。此外,還討論了這一研究方向在催化、能源存儲與轉換等領域的潛在應用價值,并對其未來發展進行了展望。
一、引言
單原子和團簇作為物質的基本結構單元,在眾多科學領域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單原子具有獨特的電子結構,可作為活性位點在催化反應中發揮關鍵作用;團簇則由于其特殊的尺寸效應和電子性質展現出與宏觀物質不同的物理化學行為。單原子與團簇之間的動態結構演化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物質的形成、轉化過程以及相關的物理化學機制,對于開發新型功能材料和設計高效催化劑等具有重要意義。
二、單原子與團簇的基本特性
(一)單原子特性
單原子通常處于孤立狀態或者高度分散在其他基質材料中。例如,在金屬氧化物表面分散的單個金屬原子,其配位環境與在塊體材料中的原子有很大差異。這種特殊的配位狀態會影響原子的電子結構,使其具有較高的活性。從電子結構角度看,單原子的價電子數相對較少,容易與其他物質發生相互作用而改變其電子云分布。
(二)團簇特性
團簇是由幾個到幾百個原子組成的聚集體。其大小介于單個原子和宏觀晶體之間。團簇的電子結構呈現出離散性,隨著原子數的增加,其電子能級會發生分裂和重組。團簇的幾何結構也多種多樣,如金屬團簇可能形成二十面體、立方體等結構,而碳團簇則有洋蔥狀、管狀等多種形態。這些結構的穩定性取決于原子間的相互作用類型(如金屬鍵、共價鍵等)以及團簇的大小。
閱讀原文(關注微信公眾號“單原子催化劑”獲取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