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是年歲的緣由,常常喚起我追憶一些久遠的家族故事,一直想記載下來,苦于找不到頭緒,今天是母親節,就從三位母親的生日故事說起,嘗試記錄一些人物和故事,并借學者網空間保存記憶。
先從母親田際全生日家宴說起。母親出生在較富裕的家庭,她祖父是當地學校的校董。大庸田家有著名的田家大院,又名老院子,始建于北宋慶歷四年,2013年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朱镕基曾隨避亂西遷的長沙兌澤中學在老院子就讀過。母親性情溫和、隱忍善良,一輩子任勞任怨。今年是母親八十九歲,內心強烈驅駛我這次再忙也要回家陪媽媽過生日。說來很愧疚,這是我離開家鄉四十四年來,第二次回家陪母親過生日,上次是母親的八十大壽。令人感動的是家鄉王洪斌市長獲悉我回家恰逢母親生日,親自帶領市府秘書長和永定區區長來家看望母親。我與王市長是在湖南省政府一次招待會上相識的,與市長交談中,深深感受到市長對張家界的情懷。家鄉的變化使我們這些在外鄉的游子感到自豪,希望家鄉不僅是一流自然風光城市,同時也是現代人文科技城市,我有一個夢想,期盼早日有一所“張家界大學”。
第二個故事關于祖母王友姑。父親湯先康是解放初期的干部,正直威嚴,在家鄉很有影響。父親在世的時候,家人過生日都是家宴,印象中只有一次破例,奶奶八十歲時,父親為奶奶辦了一個壽宴。遺憾的是,我當時在武漢大學上大四,父親為不影響我的學業,沒有通知我參加。祖母早年喪父,沒有上學,但是祖母堅強、慈祥而睿智,有非凡的感染力。父親一歲時,爺爺就因病去世了,祖母獨自將姑媽和父親撫養成人,并堅持供父親上學。我們兄妹四人也是奶奶帶大的。祖母在家族中有崇高的威望,湯家在修家譜時,專門為祖母立傳。叔公湯祖壇將軍親自為祖母八十大壽親筆題寫一幅字。旅居美國教授湯祖堉叔公回到離別半個世紀的家鄉也專門看望祖母。湯祖壇在家排行第二,稱為二公,湯子炳是他親弟弟,排行第四,稱為四公。我與四公還有武大校友情結,四公曾任武漢大學美西校友會會長,是武大櫻花起源的重要人物。1985年應劉道玉校長邀請回母校講學。1993年我跟隨導師李衛華副校長在美國加州參加項目工作,恰好離四公家不遠,四公為我專門空一間房,要求我周末都回家里住。我與四公感情很深,我們書信較頻繁。特別是祖壇二公1993年在長沙仙逝后,四公書信中思戀家鄉和親人愈發濃烈,常常提到二公和我祖母,而且幾乎每封信都要提到一直給我留著房間,希望能再回去住。重讀這些泛黃的書信,往事如潮翻涌,才驚覺當年懵懂,竟忽視了許多細膩深情,眼眶不禁濕潤。
第三個是久遠的家族故事。據家譜記載,先祖南京招勇將軍湯忠信1370年領銜西征,遷至張家界600多年來,湯氏家族人才輩出,爺爺那一輩除了湯祖壇和湯子炳(祖堉)外,最有名的是陸軍上將湯子模(祖楷)。據記載,1924年,孫中山聯合西南兵力組成建國聯軍,任命湯子模為第二軍軍長兼前敵總指揮,賀龍為獨立第一師師長。出師北伐前,孫中山派戴傳賢、覃振赴常德犒師,獲悉是年冬乃子模之母王太夫人六十壽誕,親筆書寫“愛日常暉”四字,制成壽匾托二人順道送至子模老家志慶。令人悲痛的是,1925年11月湯子模在貴州遭叛將刺殺,年僅36歲。湯祖壇1931年在武漢為兄報仇后自首,當時在武漢大學上學的四弟為此四處奔波,有幸得到子模故交熊克武、覃振、肖毅肅、石青陽等政要聲援,湯祖壇才得以脫險。1949年湯祖壇將軍在任國民黨河西警備司令部參謀長時通電起義,為新中國解放事業做出了重大貢獻,也是新疆建設兵團農學院(現石河子大學)創建和復辦的核心人物,曾任全國政協委員。1935年賀龍率領紅二軍團北上途經巖口時,曾在湯子模墓前設祭悼念。晚輩有幸得到湯祖壇、湯祖堉(子炳),以及湯子模之子湯毅強伯伯、湯子炳長子湯原華叔叔等長輩的親自教誨和幫助,留有一些特別的歷史資料(見附錄)。
往事如煙,且惜今朝。謹以此文獻給親人們,并值此母親節致敬所有母親們!
作者簡介:湯庸,學者網創始人,二級教授,中組部“萬人計劃”領軍人才,國家教學名師,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1981年以大庸縣理科第一名考入武漢大學計算機科學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博士。先后任教于長沙鐵道學院(現中南大學)、武漢大學,曾任廣東工業大學計算機學院副院長,中山大學信息學院副院長和計算機系主任,華南師范大學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學位委員會副主席、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計算機學院和軟件學院院長,受聘琶洲實驗室杰出科學家、廣東科技學院學術副校長。
家鄉簡介:張家界市,湖南省西北部小城,國際知名的旅游城市。1985年設大庸市(縣級),1988年設地級市,下轄永定區、武陵源區、慈利縣、桑植縣,2014年更名為張家界市。我兒時心中的仙山是天門山,圣水是澧水河的水,張家界當時是大庸縣邊遠地區的一個國營農產,1982年成為第一個國家森林公園。在市區和郊區任何地方都能領略到天門山的雄偉壯麗,每次回家,我都要從不同角度眺望天門山。
人物索引:湯先康(父)、田際全(母)、王友姑(祖母);堂祖父:湯子模(祖楷 )、湯祖壇、湯子炳(祖堉);湯毅強(湯子模之子),湯原華(湯子炳長子);王太夫人(湯子模之母);湯忠信(張家界湯氏先祖)
文中關聯人物索引:孫中山、賀龍、熊克武、覃振、肖毅肅、石青陽、戴傳賢;劉道玉、李衛華;王洪斌等
地名索引:張家界、永定區、天門山、澧水河、大庸市、大庸縣(市)、田家大院(老院子)、巖口
事件索引:酒泉起義、兵團農學院,武大留守護校、武大櫻花,湯子模遇刺、湯祖壇為兄報仇
參考文獻:
附錄資料:家庭照片、部分文獻截圖、故鄉張家界
附1:照片記憶
圖1:我和父親母親在中山大學(大約是2005年)
圖2 王洪斌市長、市府向志剛秘書長和永定區王學軍區長看望母親(2025年)
圖3. 86歲的奶奶和她2個月的重孫(1990’S)
圖4 幸福的家人
照片5:左為叔公湯祖壇將軍長沙老干所家中,右為叔公湯子炳教授美國洛杉磯家中
附2:部分文獻截圖
酒泉日報等關于酒泉起義的文章,含叔公全家合影、起義通電(叔公簽名在第3位)
武大檔案館校史館存的叔公湯子炳(又名湯商皓)畢業照
-------------------------------------------------------------------------
叔公湯祖壇1985年給我的書信
二公湯祖壇將軍送給我父親的自傳部分目錄(其中附錄:陸軍上將湯子模傳、賀龍早期革命事跡、兵團農學院辦學等)初稿
叔公湯子炳送給我的武漢大學臺灣校友會出版的會刊《珞珈》
四公湯子炳1994年1月16日給我的家信(提到海外武大校慶情況、劉道玉校長,我祖母和父親、我的工作、我的家人,還提到他家中給我空的房間)
四公1996年寄給我的照片
四公1997年元旦給我的最后一張明信片(1997年11月2日病逝于美國加州,終年 86 歲 )
湯子模之子湯毅強伯伯(1915年9月-2013年7月)榮獲健康老人特地將照片發給我留戀,湯毅強曾任中國駐緬甸遠征軍少校翻譯官、浙江大學附中教師、大庸縣中校長、大庸市政協副主席等
張家界日報2005年2月28日第一版《南粵科技之子——訪中山大學計算機科學系博士生導師湯庸》
附3:張家界市區、天門山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