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1日下午,SCHOLAT 數據智能研討會 2025年第6期在華南師范大學計算機學院231實驗室召開,并通過騰訊會議同步線上交流。會議由林榮華老師主持,分為全體會議與專題研討兩個環節。
圖1 SCHOLAT 數據智能研討會 2025年第6期議程
會議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參會人員包括湯庸、林榮華、吳正洋、袁成哲、李丁丁、陳國華、常超、鐘昊、李偉生、潘志宏、李樹鵬、周俊銘、張妮妮、羅世權、陳映欣、方文李、凌嘉輝、呂書歆、顏蔚藍、姚潤彬、鄭志盛、鐘志杰、黃俊逸、梁永燊、林韻璇、盧泓鋼、田浩、王怡嘉、魏玲玲、張路明、馬曉珊、滕路瑤、紀少杰、李若琳、唐雙姣等,涵蓋實驗室大部分師生及部分2025級新生。
圖2 線下參會人員
圖3-4 線上參會人員
全體會議部分圍繞CCF第七屆CSCW與社會計算暑期學校的學習體會及其對學者網研究的啟發展開討論。李樹鵬同學首先發言,介紹了暑期學校的主要課程內容和研究前沿,系統梳理了CSCW、CHI、ICWSM等國際主流會議的研究熱點與投稿方向,為與會者提供了該領域的研究脈絡與選題參考。
圖5 李樹鵬同學在會議中分享暑期學校學習體會
周俊銘同學隨后分享了“基于學者網平臺的潛在課題分析”,提出兩個研究方向:一是網絡水軍識別,建議結合CSCW視角探索跨模態檢測與人機協同治理;二是個性化學習路徑規劃,強調通過增量學習與跨模態行為分析提升平臺個性化教育支持。
圖6 周俊銘同學在會議中作潛在課題方向報告
唐雙姣同學從CSCW的研究視角出發,結合自身關于學者網社交網絡分析的工作,強調從傳統網絡拓撲分析轉向以人為本的分析框架,關注用戶、群體與平臺的協作過程及其生命周期特征,初步探索了結構-行為分化等現象,并提出未來將強化用戶行為解釋與研究的實踐價值。
圖7 唐雙姣同學分享 CSCW 視角下的研究啟發
在研討會階段,研發人員圍繞近期項目進展進行了交流。陳國華老師首先概述了當前正在推進的多項任務,包括學者知識圖譜構建、學者影響力分析、智能問答服務、高校學者數據抓取與整合,以及面向智庫功能的UI界面設計。
圖8 陳國華老師分享學者智庫與大模型工作進展
羅世權同學分享了學者推薦及影響力計算的進展,介紹了通過提取學者共性字段并結合文本嵌入與 Neo4j 向量索引來提升相似學者推薦效果,同時提出將第一作者關系、代表作與項目等級納入影響力評估,以實現更合理的綜合計算。
圖9 羅世權同學分享“相似學者推薦”功能的設計方案
李樹鵬同學介紹了PC端實名認證繳費方案的開發進展,詳細講解了認證流程、支付接口集成及用戶狀態管理的實現方案。
圖10 李樹鵬同學介紹PC端實名認證繳費方案
最后,湯庸老師對本次研討會進行了總結。他充分肯定了幾位同學結合 CSCW 學習體會與學者網研究實踐的分享,指出要繼續堅持問題驅動,圍繞數據智能與社會計算中具有科學價值和實際意義的核心問題深入探索,努力產出有影響力的研究成果。
編輯:唐雙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