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應聘研究助理教授及博士后、報考博碩士研究生,有意者請提供詳細個人簡歷,郵箱kaiwu@scut.edu.cn。
要求具有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勤奮踏實肯干;具有強烈的求知欲和學習能力,有較強的執行力。
(1)醫學信息研究(研究助理教授1 人/博士后1人/博士 1 人/碩士 1 人):
從事EEG、NIRS、ECG等生理信號分析、腦機接口、醫學大數據分析及AI算法等研究。
專業要求:生物醫學工程、智能醫學工程、醫學信息工程、數學、人工智能、計算機、自動化、軟件等。
(2)神經影像研究(研究助理教授1 人/博士后1人/博士 1 人/碩士 1 人):
從事多模態MRI圖像分析、人腦連接組學、多組學融合分析及AI算法等研究。
專業要求:生物醫學工程、智能醫學工程、醫學影像、醫學信息工程、人工智能、計算機、自動化、軟件等。
(3)微生物組學研究(博士 1 人/碩士 1 人):
從事微生物組學實驗及數據分析、動物試驗等研究。
專業要求: 生物技術、生物信息學、微生物組學、基因組學、臨床醫學等。
(4)醫學AI軟件開發(博士 1 人/碩士 1 人):
從事醫學AI軟件系統開發、測試、注冊審評、技術標準制訂等研究。
專業要求:生物醫學工程、智能醫學工程、醫學信息工程、人工智能、計算機、自動化、軟件等。
華南理工大學醫學信息與神經影像實驗室
(SCUT-MINI-LAB)
(一)主要研究方向:
腦腸微生物、多模態腦機接口、柔性傳感及穿戴式醫療器械、醫學人工智能等。
(二)主要研究內容:
1. 基于多模態磁共振影像、腸道微生物等分析,采用人腦連接組學、微生物組學、機器學習等技術,研究人腦結構及功能網絡的拓撲屬性和“腦-腸-微生物軸”理論,分析人腦復雜網絡及腸道菌群結構在發育及老化過程的變化規律,研究腦重大疾病(老年癡呆癥、帕金森癥、抑郁癥、精神分裂癥、雙相情感障礙、焦慮癥等)對腦結構及功能、腸道菌群的損傷機制、腦腸微生物關聯機制、智能輔助診斷技術等。
2. 研究多模態腦機接口、柔性傳感及穿戴式醫療器械、醫學人工智能等技術在慢性病監測及管理、重大疾病診療及康復中的應用,開發了多模態腦機接口系統及軟件平臺、系列柔性穿戴式醫療器械、基于移動互聯網的健康監護系統等產品。
(三)主要在研項目:
1.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診療裝備與生物醫用材料 ”重點專項,“柔性穿戴式醫療器械安全有效評價研究與公共服務平臺建設”,2023.9-2026.8。
2. 廣東省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基金自然科學基金-杰出青年項目,“精神疾病輔助診斷新技術”,2021.1-2024.12。
3. 廣東省重點領域研發計劃-腦科學與類腦科學研究,“孤獨癥早期診斷及干預技術研究”,2023.12-2026.11。
4. 廣東省重點領域研發計劃-腦科學與類腦科學研究,“神經認知老化發展模式及機制、早期預警與干預研究”,2023.12-2026.11。
5. 廣州市重點領域研發計劃-“腦科學與類腦研究”重大科技專項,“中老年人群壓力反應多模多維融合模型及新型干預模式研究”,2022.4-2025.3。
6. 廣州市重點領域研發計劃-“健康醫療” 重大科技專項,“基于環境光學及應用光學的近視篩查防控 關鍵技術體系研發及應用示范 ”,2022.4-2025.3。
7. 廣州市重點領域研發計劃-農業和社會發展科技專題,“基于穿戴式腦電大數據AI分析的睡眠障礙智能診療平臺研發及示范應用”,2022.4-2025.3。
8. 廣州市重點領域研發計劃-農業和社會發展科技專題,“兒童青少年雙相情感障礙早期智能診斷技術及綜合干預模式研究”,2022.4-20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