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可持續發展是人類面臨的共同難題,傳統化石能源消耗殆盡,除水力資源作為清潔的可再生能源被廣泛用于發電之外,其他具有較大利用潛力的可再生能源,如太陽能、風能等都具有間歇性和不穩定性的特點,至今尚未充分加以利用。此外,中國現有的能源生產和利用結構具有資源逆向分布、利用效率低下、集中式電網調節能力有限等特點,因此,2014年我國明確提出了能源生產與消費革命的長期戰略。同時,國際上提出第三次工業革命是能源與信息技術碰撞的結果,以能源互聯網為主要標志,都是希望找到能源可持續發展的現實意義下的可行途徑。
借鑒信息互聯網技術的理念、方法,可實現能源生產、傳輸到消費的開放對等和雙向動態平衡,構建未來信息與能源深度融合的能源互聯網是踐行我國能源革命和國際第三次工業革命的重要方面。在能源互聯網構建的能源體系中,能源與信息互聯網中的信息類似,任何合法主體都能夠自由接入和分享能量。從計算機技術角度看,通過信息能源深度融合,可實現信息主導、精準控制的能源體系,這些方面的研究亟需開展。
《計算機研究與發展》將于2017年4月出版能源互聯網專題,歡迎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和科研人員踴躍投稿。現將專題論文征集的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征文范圍(但不限于)
1.能源互聯網總體技術:
. 能源互聯網技術架構
. 能源互聯網規劃設計與仿真分析
. 能源互聯網信息物理系統安全
. 能源互聯網示范工程案例分析等
2.能源互聯網能量交換與路由技術:
. 能量“路由器”
. 能量“計算機”與能量“TCP/IP 協議”
. 能源互聯網源-網-荷-儲-電動汽車協調策略,多能流互補調度與優化等
3.能源互聯網信息通信技術:
. 能源互聯網下的未來數據中心架構
. 能源互聯網新型傳感與量測技術
. 軟件定義的能源互聯網信息通信架構
. 大數據技術的能源互聯網應用
4.能源互聯網能量管理技術:
. 價值驅動能量協同控制算法
. 人工智能與能源互聯網能量管理與決策
. 新能源接入下能源互聯網電能質量分析
. 需求側管理與響應技術等
5.能源互聯網市場與交易管理技術:
. 用戶能量體驗模型與評估方法
. 基于區塊鏈的能源互聯網交易系統等
二、征文要求
1. 論文應屬于作者的科研成果,數據真實可靠,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與推廣應用價值,未在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刊物或會議上發表,不存在一稿多投問題。作者在投稿時,需向編輯部提交投稿聲明。
2. 論文一律用word格式排版,論文格式體例參考近期出版的《計算機研究與發展》的要求(http://crad.ict.ac.cn/)。
3. 論文通過期刊網站(http://crad.ict.ac.cn)投稿,投稿時提供作者的聯系方式,備注中務必注明“能源互聯網2017專題”。(否則按自由來稿處理)。
三、重要日期
征文截止日期: 2016年 12月 20日
錄用通知日期: 2017年 1月20日
作者修改稿提交日期:2017年2月6日
出版日期:2017年4月
四、特邀編委
王繼業 國家電網公司 jiyewang@sgcc.com.cn
曹軍威 清華大學信息技術研究院 jcao@tsinghua.edu.cn
盛萬興 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 wxsheng@epri.sgcc.com.cn
五、聯系方式
編 輯 部: crad@ict.ac.cn 010-62620696,010-62600350
通信地址: 北京2704信箱《計算機研究與發展》編輯部
郵政編碼: 100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