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個人簡介
-
2研究領域:
-
3工作、訪學經歷
-
4代表性論文與專利
-
5學生獲獎
-
6主持/參與的代表性項目
-
7承擔課程
-
8聯系方式
-
9Contact Me
楊會平,博士,IEEE會員,中國電子學會會員。先后獲電子科技大學工學學士與碩士學位,湖南大學與美國密蘇里科技大學聯合培養工學博士學位。現任佛山市人工智能軟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
迄今為止,主持/參與國內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近10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4項;主持/參與美國ESDEMC科技公司與美國Apple公司橫向開發類項目各1項。在 IEEE TAP、IEEE TED、IEEE TIM、IEEE TEMC、《中國科學:信息科學》 等國內、外專業領域期刊發表SCI/EI學術論文20多篇,申請(授權)國家發明專利10多項;同時擔任研究領域內:IEEE TAP、IEEE TEMC、IEEE TIM、IEEE AWPL、IEEE WCL、IEEE MWCL、IET MAP、IEEE OJAP 等國際權威SCI期刊審稿人,以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多個省自然科學基金函評專家。
研究方向:新一代移動通信技術 , 嵌入式系統設計, 射頻器件與天線 , 智能超表面等。
研究生招生專業:電路與系統、通信工程、電磁場與微波技術。
歡迎電子信息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通信工程、自動化等電子信息大類專業學生報考本人碩士研究生(勤奮、踏實;對射頻器件/天線、嵌入式系統設計、以及軟件優化算法感興趣同學比較適合,優秀同學可推薦至電子科技大學、華南理工大學、湖南大學或國外繼續深造!)。
2023年01月-至今 華南師范大學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副教授;
2020年01月-2022年12月: 華南師范大學軟件學院,講師、特聘副研究員/研究員;
2021年09月-至今: 華南理工大學高級訪問學者, 合作導師:章秀銀 (IEEE Fellow);
2016年09月-2018年09月: 美國密蘇里科技大學訪問學者, 合作導師:J. Fan (IEEE Fellow);
2012年07月-2015年09月: 湖南懷化學院電氣與信息工程學院助教、講師。
1. 代表性論文
[1] Q. Hu(21級研究生), Huiping Yang, Y. Rao(22級研究生) and X. Y. Zhang, "Dual-Band Aperture-Shared Filtering Reconfigurable Intelligent Surface," IEEE Transactions on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 2024. (SCI,中科院大類1區,研究領域TOP期刊);
[2] Huiping Yang, Q. Hu(21級研究生), Y. Rao(22級研究生), W. Zhong(23級研究生), and X. Y. Zhang, "High-Flexibility Low-Complexity Reprogrammable Phase-Continuous Metasurface," IEEE Transactions on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 2024. (SCI,中科院大類1區,研究領域TOP期刊);
[3] Q. Hu(21級研究生), Huiping Yang, X. Zeng(21級研究生),Y. Rao(22級研究生), and X. Y. Zhang, "Methodology and Design of Absorptive Filtering Reconfigurable Intelligent Surface," IEEE Transactions on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 2024. (SCI,中科院大類1區,研究領域TOP期刊);
[4] Q. Hu(21級研究生), Huiping Yang, X. Zeng and X. Y. Zhang, "Wideband Reconfigurable Intelligent Surface Using Dual-Resonance Element," IEEE Antennas and Wireless Propagation Letters, 2023. (SCI,中科院大類2區,研究領域TOP期刊);
[5] Huiping Yang, W. Huang, H. Wen, X. Y. Zhang. "Improved Design of Flange Mount Coaxial Connector with Low Passive Intermodulation Distortion," IEEE Transactions on Instrumentation and Measurement, 2022. (SCI,中科院大類2區,研究領域TOP期刊);
[6] Huiping Yang, Y. Liu(2020級研究生), W. Huang, H. Wen, X. Y. Zhang. "Analysis of Passive Intermodulation Distortion Caused by Asymmetric Electrical Contact" IEEE Transactions on Instrumentation and Measurement,2022. (SCI,中科院大類2區,研究領域TOP期刊);
[7] Huiping Yang, W. Huang, B. Zeng, H. Wen. "An Analytical Method to Evaluate the Spectrum of Multi-carrier Multipactor Discharge" IEEE Transactions on Electron Devices, 2021. (SCI,中科院大類2區);
[8] 楊會平,黃為,曾碧卿,溫和. “松散電接觸對無源互調干擾的影響機理分析”,《中國科學:信息科學》,50卷8期,頁碼:1316-1330,2021年。(國內信息領域高水平期刊,CCF T1類期刊);
[9] Huiping Yang, H. Wen, P. Liu, J. Fan. “TDR Prediction Method for PIM Distortion in Loose Contact Coaxial Connectors” IEEE Transactions on Instrumentation and Measurement, 2019. (SCI,中科院升大類2區,研究領域TOP期刊);
[10] Huiping Yang, H. Wen, L. Zhu, F. Gao, J. Fan. “Measurement and Analysis of Passive Intermodulation Induced by Additional Impedance in Loose Contact Coaxial Connector” IEEE Transactions on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2019. (SCI,中科院大類2區);
[11] Huiping Yang, H. Wen, Y. Qi, J. Fan. “An Equivalent Circuit Model to Analyze Passive Intermodulation of Loose Contact Coaxial Connectors,” IEEE Transactions on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2018.(SCI,中科院大類2區)。
2. 代表性專利
[1] 楊會平、章秀銀、胡群強(2021級研究生)、 曾昕菟,一種光驅動的智能反射面控制裝置,國家發明專利,2021,中國知識產權局,申請號:CN202111355038.7
[2] 楊會平、劉贏方(2020級研究生)、 楊歡,一種低無源互調干擾的法蘭連接器,國家發明專利,2021,中國知識產權局,申請號:CN202111106369.7 (已授權)
[3] 楊會平、盧志毅(2020級研究生)、李小亞,一種高功率電接觸微波無源器件互調干擾抑制裝置,國家發明專利,2020,中國知識產權局,申請號:ZL202011102490.8 (已授權)
[4] 楊會平、曾碧卿、焦新濤,一種多載波微放電效應頻譜特征解析方法,國家發明專利,2020,中國知識產權局,申請號:ZL202010354889.9 (已授權)
[5] 楊會平、曾碧卿、申淑媛,一種無源互調干擾定位系統和定位測試方法,國家發明專利,2020,中國知識產權局,申請號:ZL202010363742.6 (已授權)
[6] 楊會平、曾碧卿、丁美榮,一種動態密碼電路、門禁系統和門禁控制方法,國家發明專利,2020,中國知識產權局,申請號:ZL202010363758.7 (已授權)
[1] 第11屆亞太天線與傳播會議(11th IEEE APCAP 2023)最佳學生論文獎,全球天線與微波技術領域的重要盛事之一,本次會議總投稿論文702篇,擇優選擇最佳學生論文獎6篇,2023年。 (論文通訊作者)
[2] 全國智能超表面創新技術應用大賽總決賽,團隊三等獎,2023年。(指導老師)
[3] 全國智能超表面創新技術應用大賽總決賽,團隊三等獎,2024年。(指導老師)
[1]“移動通信射頻連接器非線性互調機理及干擾抑制方法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項目編號:62271217,2023/01-2026/12。主持
[2]“電連接退化對無源互調的影響機理及其干擾測試方法研究”,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項目編號:2023A1515012233 ,2023/01-2025/12。主持;
[3]“智能超表面輔助新一代移動通信關鍵技術研究”,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區域聯合-地區培育項目,項目編號:2022A1515140079 ,2022/10-2025/09。主持;
[4]“微放電效應對無源互調干擾的影響機理及其抑制方法研究”,教育部高速電子系統設計與電磁兼容重點實驗室-開放課題,項目編號:LHJJ/2022-05,2022/07-2023/06。(已結題,主持)
[5] “CDM測試儀設計與開發”,美國ESDEMC技術公司,2017-2019,(已結題,主持)
[6]“單/多載波微放電效應瞬態過程解析及建模研究”,湖南省教育廳,2016-2018,項目編號:CX2016B130;(已結題,主持)
[7] “5G移動通信無線傳輸關鍵技術研究與評估,子任務五:大規模天線系統互調干擾及測試方法”,教育部-中國移動科研基金-重點項目,2016-2017,項目編號:MCM20150101;(已結題,子任務五完成人)
[8] “波束賦形和自適應波束調節的MIMO測試關鍵技術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2017-2020,項目編號:61971183;(已結題,參與)
1. 國際聯合學院課程:電路基礎分析(Fundamental of Electric Circuits)
開課時間:2021/2022夏季學期
課程編號:20P00871
授課方式:中英文雙語教學
2. 阿伯丁學院課程:計算機體系結構(Computer Architecture)
開課時間:2023春季學期
課程編號:22A00937
授課方式:全英文教學
3. 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課程:復變函數
開課時間:2024春季學期
課程編號:39G31440
授課方式:中文教學
4. 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課程:電磁場與電磁波
開課時間:2025春季學期
課程編號:39H47260
授課方式:中文教學
Email: yanghuiping05@126.com;
歡迎考生積極咨詢,未有及時回復,請郵件重發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