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提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科學命題,明確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在內的科學理論體系。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刪除了“等重大戰略思想”這幾個字,對這一命題做出新的表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在內的科學理論體系”。這一理論體系,凝結了幾代中國共產黨人帶領人民不懈探索實踐的智慧和心血。全面、系統、深刻地理解和堅定不移地堅持這一理論體系,對于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勝利,譜寫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歷史意義。
新四化在十八大報告中提出:“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工業化和城鎮化良性互動、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促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
李克強指出,解決好農業和糧食問題,要放在發展的全局中來統籌。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是實現我國現代化的基本途徑,這“新四化”相互聯系、相互促進。工業化與信息化是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孿生子”,其深度融合是產業升級的方向與動力;城鎮化蘊含著最大的內需潛力,是現代化建設的載體;而農業現代化則是整個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基礎和重要支撐。我們說要守住管好“天下糧倉”,實質上就是要把好耕地紅線、打牢農業基礎、確保糧食安全。
李克強強調,統籌“新四化”發展,需要平衡多方面關系。推進城鎮化,核心是人的城鎮化,關鍵是提高城鎮化質量,目的是造福百姓和富裕農民。要走集約、節能、生態的新路子,著力提高內在承載力,不能人為“造城”,要實現產業發展和城鎮建設融合,讓農民工逐步融入城鎮。要為農業現代化創造條件、提供市場,實現新型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相輔相成。
“四化同步”的新表述,無疑是中國共產黨立足全局、著眼長遠、與時俱進的重大戰略決策,也是在中國現代化建設發展到一定階段,對現階段突出矛盾的一次求解。
當前,中國經濟社會結構中最大的問題是城鄉二元結構仍然明顯,收入分配中最突出的問題是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擴大,產業發展中最薄弱的環節是農業。與快速推進的工業化、城鎮化相比,農業現代化滯后的問題仍很突出。然而,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是現代化的基本內容,農業現代化如果跟不上工業化、城鎮化發展步伐,也會導致工業化、城鎮化發展受阻,因此,能否實現三者的同步發展,關系到現代化建設的成敗。十八大報告強調“四化同步”,無疑將為農業現代化建設注入強勁動力。
中國工業發展速度較快,但工業化率并不高,特別是在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方面還有很大文章可做。這也是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的題中應有之義。城鎮化方面,截至去年底,中國城鎮化率已經突破50%,伴隨著城鎮化的腳步,也有許多問題是必須及時面對的,比如城鎮化本應是解決“三農”問題的一個有效途徑,但中國卻出現了農村空心化等問題。
同步發展的“新四化”中,信息化是新增加的內容,這表明信息化已被提升至國家發展戰略的高度。當前,信息化已經覆蓋了國民經濟的所有行業,正有力地推進其他“三化”。
只有“新四化”同步發展,才是真正科學的發展,才能達到全面、協調、可持續的根本要求,才能實現社會生產力的跨越式發展。十八大報告將凝聚共識、匯集力量,讓中國在“新四化”道路上快步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