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區時訊 近日,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熱帶海洋生物資源與生態重點實驗室喻子牛研究員團隊,在葡萄牙牡蠣四倍體速生新品系選育及產業化應用方面獲重要進展,研究團隊在應用新型誘導技術成功建立葡萄牙牡蠣四倍體群體后,開展了其持續3代選育,獲得的選育系在生長率、存活率和倍性穩定性方面具有顯著優勢,并應用到了三倍體牡蠣苗種產業上,取得了良好的養殖效果。相關成果發表于國際水產領域專業期刊《Aquaculture》,副研究員秦艷平為論文第一作者,研究員喻子牛和研究員張躍環為并列通訊作者。
葡萄牙牡蠣(又稱福建牡蠣)是我國產量最高的牡蠣種類,是福建、廣東和廣西沿海的主要養殖種;但養殖的二倍體因個體較小、品質平庸等導致效益較低。推廣三倍體養殖是解決問題和轉型升級的重要途徑,而四倍體與二倍體雜交是規?;扼w生產的根本方法;因此,四倍體良種直接關系其種業升級發展;團隊通過葡萄牙牡蠣四倍體的連續選育,獲得了優良選育品系。
圖 1. 葡萄牙牡蠣四倍體持續選育3代的生長、存活和全重比較
圖 2. 葡萄牙牡蠣四倍體及其染色體組型
國內外尚無關于葡萄牙牡蠣四倍體持續選育和產業應用的報道。該研究對四倍體進行了持續3代的選育,成功獲得了一個葡萄牙牡蠣四倍體的快速生長新品系,并對相關性狀(生長、存活、性比、倍性組成和優勢率)進行了比較研究。結果表明:(1)選育組的生長率顯著快于未選育組,殼高增長的選擇優勢由第一代(S1)的7.80%提高到第三代(S3)的34.68%;(2)選育代數的增加并未對存活率產生顯著影響,兩個組別沒有顯著性差異;(3)隨著選育代數的增加,選育組中染色體丟失的個體數量逐漸減少,其四倍體倍性更加穩定;(4)選育組保持完全可育,并呈現雄性比例高的特點。隨后,團隊把選育系應用到三倍體的產業化應用上,顯著提高了葡萄牙牡蠣的養殖效益和三倍體良種覆蓋率,在華南沿海獲得了良好的養殖效果,為沿海地區牡蠣種業發展做出了有效貢獻。該成果得到了國家貝類產業技術體系、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廣東省重點研發計劃、海南省重點研發、福建省科特派項目和廣州市重點研發計劃等項目資助。
論文鏈接:https://doi.org/10.1016/j.aquaculture.2024.741127
通訊員/謝文燕 王沐眾 徐曉璐
責任編輯/劉秀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