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與自然遺產日,廣中醫圖書館舉辦古籍修復培訓、古法造紙與線裝書裝訂體驗活動
灣區時訊 “太驚喜了,快畢業了還可以學到線裝書裝訂技術!”6月13日下午,廣中醫圖書館大堂,身著紅色博士袍正在拍畢業照的中藥學專業李博士,被邀請跟著古籍修復導師體驗線裝書裝訂后,如此感嘆道!
每年6月的第二個星期六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2023年活動主題為“文物保護利用與文化自信自強”。6月10日-13日,廣州中醫藥大學圖書館邀請江蘇省非遺傳承人、國家級古籍修復技藝傳習導師、南京大學圖書館邱曉剛老師來館開展古籍修復培訓、專題講座,并指導學生開展古法造紙與線裝書裝訂體驗活動。
古籍修復盡顯匠心
在圖書館四樓古香古色的抗疫文獻館,邱曉剛細致講解了古籍的概念、古籍的破損分類、紙漿修復流程等內容,并結合實際案例介紹了古籍修復的原則與常見問題。共十名館員參與了持續三天的培訓,親手完成數十葉破損書頁的修補工作。看著邱老師把一葉千瘡百孔的古籍修復成漂亮的樣子,館員們直呼“神奇”!
邱曉剛還與館員交流討論了對于樣本書、年代書,以及具有保存價值書籍的收藏管理的指導意見,分享了南京大學圖書館的一些做法。圖書館副館長曾召表示:“本次業務培訓與交流輔導活動,不僅幫助館員了解古籍與古籍修復的常識,也為接下來我館破損古籍修復工作夯實了基礎。”
修復講座技驚四座
6月12日下午,邱曉剛在辦公樓101給師生館員們作了題為《用匠心,守初心——文獻修復技藝的傳承與發展》的專題講座。來自中國中醫科學院、華南農業大學、暨南大學、廣東省醫學學術交流中心等多家單位,以及廣東省中醫藥博物館、廣中醫圖書館和檔案館等部門工作人員和師生近百人聆聽了講座。
邱曉剛結合自己從業古籍修復四十余年的經驗和理念,分享了各類紙質文獻的修復。他從古籍、檔案的現狀談起,詳細介紹了手工托裱、托裱檔案裝訂、蝴蝶裝金鑲玉用于檔案保護的嘗試和效果。
邱曉剛認為修復與裝幀的科學統一是一種創新思維,合理、科學的裝幀形式不僅有利于修復后的保管,還便于資料的研究和使用,并以用蝴蝶裝金鑲玉的變形對太平天國吳煦檔案中封套修復后裝幀保護的大膽創新為例,深入淺出地進行了說明。在提問環節,邱曉剛與參會人員就手工修復與紙漿補書、是否采用最小化干預原則、文獻修復的創新與發展等問題展開討論
古法體驗直呼“驚喜”
6月13日,圖書館在一樓大廳舉辦了古法造紙與線裝書裝訂體驗活動,50名讀者親自動手體驗線裝書的裝訂和古法造紙中的“抄紙”工序。
邱曉剛為同學們演示了線裝書裝訂之前的折頁、裁剪、齊欄、打眼、穿紙釘、噴水、壓平等制作環節。隨后,同學們在老師手把手的指導下,用裁好的紙樣打孔、上皮、系結、訂線、貼書簽,逐步完成了線裝書的裝訂流程,親手制作了一本本線裝書。圖書館古籍室張曉紅、王小平老師指導同學們進行古法造紙,從粘稠紙漿到薄薄一張紙,同學們積極動手,展開創意加入干花瓣等,創做出屬于自己的獨一無二的作品。
圖書館館長潘偉增表示,本次活動以DIY手工形式為師生讀者呈現了一場零距離了解民族傳統文化、現場親身體驗非遺技藝的文化盛宴,旨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自強,進一步提升了師生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意識。
廣中醫圖書館歷來重視中醫古籍的保護和管理工作,是廣東省首批古籍重點保護單位,提供古籍修復及寄存服務。
通訊員/徐謙 肖建喜
攝影/王小平 崔璐
編輯/劉秀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