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學科高端科研成果融合創新
賦能廣州智能建造
灣區時訊(編輯/劉秀 通訊員/吳坤)近年來,廣東將發展智能建造作為推動建筑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將“發展智能建造”納入《廣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作為國家智能建造試點城市的廣州,正積極構建智能建造產業生態,正通過聚焦政策統籌、創新驅動、產業集聚三大方面重點發力。10月24日,由廣州市科學技術局指導,廣州大學、廣州生產力促進中心聯合主辦的“2024年廣州大學智能建造領域科技成果對接交流活動”在廣州大學成功舉辦,是創新驅動傳統產業升級,激發產業發展新動能的落地之舉。廣州大學副校長張其學,廣州大學科研院副院長吳會軍,廣州生產力促進中心總經理蘇雄斌等領導嘉賓出席活動。
本次活動聚焦高校院所成果轉化,以廣州建造產業轉型升級、實現創新可持續發展重大產業需求為導向,圍繞廣州大學人工智能、信息化技術、土木建筑等優勢學科高價值成果,針對性邀請10支優秀團隊技術路演,現場分享近30項科技成果。特邀中交四航局、中建四局、中建三局、廣東省機場管理集團、廣東省建筑設計研究院、廣東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廣州建筑集團、廣州珠江實業集團等大型國有集團、上市企業、行業龍頭企業超130名代表參會。
廣州大學副校長張其學現場致辭
廣州大學副校長張其學表示,在智能化高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智能建造對于推動城市建設、環境質量提升乃至整個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潛力巨大。本次活動搭建了平臺,通過科技成果的路演交流進行精準對接,推動高效成果創新資源與廣州市智能建造產業的深度融合與轉化,加速智能建造領域創新產品的市場應用與推廣。
“多功能水下巡檢機器人關鍵技術”成功應用港珠澳大橋緊急檢測,“工業化建筑隔震技術”應用廣州塔振動控制,“基礎設施無損檢測新技術”為嫦娥五號/六號月壤結構探測儀雷達數據的準實時處理提供支撐......來自廣州大學土木工程與交通學院、機械與電氣工程學院、電子與通信工程學院、工程抗震研究中心等跨院所10位專家帶來一系列涵蓋智能施工、智能檢測、智能管理、智能制造等智能建造技術,為現場企業代表帶來了一場科技盛宴,引起與會代表極大反響。自由對接環節,各方就成果的關鍵技術及功效、知識產權、轉化合作模式、人才培養等內容進行了深入探討,多家單位表達了合作意向。活動取得良好成效,推動校企合作向更高質量發展邁出堅定步伐。
近年來,在市科技局的支持與指導下,廣州生產力促進中心致力于構建全鏈條科技成果轉化服務體系,牽頭組建了廣州獨角獸企業服務聯盟、廣州科技成果轉化服務創新聯盟,積極推動創新鏈與產業鏈融合聯動,持續服務大院大所。未來,廣州生產力促進中心將繼續整合高校院所高端創新要素資源,以更精準、更高效的對接服務,推動粵港澳科技聯合創新與成果落地轉化,為廣州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新動力。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