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生態環境保護與高質量發展
暨廣東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發展模式調研會舉行
灣區時訊 六月盛夏,荔熟蟬鳴。6月17日,旅游生態環境保護與高質量發展暨廣東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發展模式調研會在廣東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舉行。多位相關領域領導、專家和業界代表參加,共話生態環境保護,以綠色發展滿足人們高品質生活需求。

在主旨報告環節,全國旅游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主任、原文化和旅游部科技教育司司長孫若風作了《以生態為場景做文旅文章》的報告,強調文旅融合在當下生態保護中的重要價值;綠色中國雜志社名譽社長、原國家林業局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黨委書記黎祖交從國家森林公園建設要求角度,對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的發展提出建議;生態環境部原國家生態環保督察專員夏光立足于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要求,作了《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旅游發展》的報告;中國國土經濟學會秘書長王京濤作了《“深呼吸”助力文化旅游高質量發展》的報告,介紹了“深呼吸”以生態保護作為出發點,對如何為生態賦能做了有啟發的講解。
廣東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負責人黃淦波先生深情回憶了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24年來走過的不平凡的發展歷程,他說,觀音山國家森林的發展,正是“兩山理論”的生動實踐,多年來,觀音國家森林公園在黨和各界領導支持下,從無名荒山成為了廣東的文化名山,旅游熱點之一。在分享觀音山發展理念和發展模式的同時,黃淦波先生也坦誠地講述了觀音山發展面臨的瓶頸和挑戰,比如,由于當地有關部門的不作為和亂作為,地方電力部門至今故意不給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80%以上的游客服務區域供電,致使公園只好自己發電才能保持運轉,另外,山上還有人私建豪華別墅,以及近二千畝生態林被毀,亂建豪華墳墓等現象,實在令人痛心,雖然主流媒體多次報道,但上述現象至今尚未得到解決。而公園反而因為舉報這些違法現象被當地長期打擊報復,公園舉步為艱,度日如年。

與會人員一致認為,綠色發展注重解決人與自然和諧的問題,這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本質要求。提升生態文明建設水平要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推動發展方式綠色低碳轉型,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而東莞市的營商環境有待改善。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