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區時訊(編輯/劉秀 通訊員/孫蕾婷 師雨欣)近日,廣州南方學院“美美與共”第二屆優秀文藝作品展演在學校綜合樓大禮堂圓滿落幕。本次展演集中呈現了學校近一年來美育建設的豐碩成果,旨在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營造高雅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讓美育的種子在經典重構中綻放出時代新韻。廣州南方學院黨委副書記、副校長植秀聰,校長助理蔣瑋,校長顧問、博雅學院院長張明遠等學校領導,各教學單位、職能部門主要負責人,教師及學生等1200余人參加活動。
展演主要遴選了學校師生獲得省級以上獎項的11個優秀文藝作品,涵蓋聲樂、器樂、舞蹈、朗誦、戲劇等多種藝術形式。通過“以聲傳情、以舞抒懷、以戲會友”的創新表達,將專業教育與美育實踐深度融合,打造彰顯學校“三全育人” 成果的高水平文化活動,全方位展現學校青年大學生的新時代風采。
展演現場,民樂合奏《象王行》通過古箏、琵琶等民族樂器交織的千年音韻,讓東方神韻在傳統與現代的共振中煥發出新的藝術生命力;合唱《沂蒙山歌》《憶秦娥·婁山關》用聲部交織出一幅流動的沂蒙風情長卷和血色晚霞中獵獵招展的戰旗,展現出當代青年的藝術自覺和赤子情懷;聲樂表演唱《姐妹窗前來梳頭》以聲傳情,隨著表演者銀飾頭冠的琤琮搖曳,將瑤族音樂的靈動與嶺南文化的婉約交織成了一幅生動的民俗畫卷。
民樂合奏《象王行》
合唱《沂蒙山歌》《憶秦娥·婁山關》
聲樂表演唱《姐妹窗前來梳頭》
朗誦《大江頌》以“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豪邁吟誦開篇,誦讀者通過抑揚頓挫的聲調變化,傳遞出中華民族母親河長江的歷史厚重感與新時代生態保護的使命擔當;改編自蕭紅同名小說的情景朗誦《呼蘭河傳》,以青磚灰瓦的舞臺布景勾勒出東北小城的滄桑輪廓,通過舞臺視覺與文學氛圍的融合,展現蕭紅筆下的歲月蒼涼。
舞蹈《溯躍》《田間斗笠》以嶺南農耕為背景,斗笠翻轉間金黃稻浪翻涌,舞出對鄉土的熾熱深情與純樸敬意;街舞《永不言敗》則以截然不同的風格點燃現場氛圍,讓“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的青春風采在動感節拍中盡情釋放,贏得臺下觀眾的陣陣掌聲。
舞蹈《田間斗笠》
街舞《永不言敗》
學校師生原創戲劇《啟明》以20世紀30年代中國左翼文化總同盟廣州分盟(簡稱廣州“文總”)六烈士的英雄事跡為藍本進行創作,通過沉浸式敘事與舞臺藝術再現,生動刻畫了以六烈士為原型的革命群像,展現進步青年學生的無產階級革命精神與愛國主義精神。
戲劇《啟明》
本次展演的圓滿落幕,充分彰顯了學校美育工作的扎實成果與創新活力。一直以來,學校深度融入“三全育人”格局和“大思政”體系,以美育為抓手,著力做好大學生思想引領工作,積極引導師生創作兼具思想性、教育性和藝術性的文化精品,推動美育與思政教育同頻共振、融合發展。展望未來,廣州南方學院將秉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生動實踐,扎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沃土,積極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為培養更多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貢獻力量。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