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區時訊(編輯/劉秀)7月8日,由中國計算機學會(CCF)主辦,廣州大學網絡空間安全學院、國防科技大學、鵬城實驗室、CCF廣州會員活動中心聯合承辦,中國網絡空間安全人才教育論壇、網絡空間新興技術安全創新論壇協辦,新華三技術有限公司提供支持贊助的“通信及安全技術與人才培養論壇”在廣州開芯國際大酒店隆重召開。此次活動采用專家主論壇并行廣東省網絡空間安全研究生論壇的創新模式,吸引了來自全國 20 余所高校、科研院所及企業的100余位專家學者參與,共同探討新一代網絡空間安全技術發展趨勢,以及網絡安全人才培養的迫切需求與方案。
大會主席方濱興院士為大會開幕式致辭
大會主席、中國工程院院士方濱興指出本屆論壇實現了 “頂天立地” 的結合 —— 既邀請到頂尖專家分享前沿技術,又有優秀研究生展示創新成果。當下,網絡安全面臨著新技術挑戰與人才缺口的雙重壓力,亟待技術創新、產業協同與人才培養三者協同發力。他特別強調了人才培養的關鍵作用,對本次論壇的舉辦給予高度評價和肯定。接著,廣州大學副校長田志宏教授致歡迎辭,感謝CCF及各支持單位,并歡迎20余位網絡安全技術領軍專家參會、期待未來繼續舉辦此類高水平學術活動。CCF廣州分部主席、廣東金融學院副校長黃瓊教授代表CCF對承辦單位和參會嘉賓致辭表示感謝,總結了學會通過學術交流、標準制定和人才培養等舉措推動網絡安全事業發展。
田志宏教授與黃瓊教授作開幕式致辭、殷麗華教授主持大會主題報告
隨后,大會論壇的主題報告環節由廣州大學網絡空間安全學院院長殷麗華教授主持。殷麗華教授熱情隆重地介紹每位報告的領軍專家,并對報告內容一一總結。大會論壇共呈現了13場高質量報告,涵蓋了網絡空間安全、人工智能、通信技術等多個前沿領域。賈焰教授深入解析了網絡空間安全態勢感知技術;張小松教授探討并梳理了國產化網絡安全生態與自主可控發展路徑;陳雷教授聚焦大模型推理優化;李遠清教授分享了腦機接口產業化的最新進展;李小平教授解析了服務供需匹配問題;朱伏生教授介紹了無線通信芯片技術的最新突破;謝鯤教授展示了高效監測數據采集與分析框架;肖亮教授研究了車聯網安全的關鍵挑戰;羅志勇教授探索了通感一體化系統的未來方向;蔣運承教授構建了知識圖譜模型;唐雄燕教授剖析了算力網絡安全的核心問題;龍賽琴教授創新了隱私保護技術;李冠彬教授聚焦視覺內容生成的應用前景。這些精彩的報告共同呈現了一場學術盛宴。
賈焰、張小松、陳雷、李遠清、李小平、朱伏生、謝鯤、肖亮、羅志勇、蔣運承、唐雄燕、龍賽琴、李冠彬等13位技術領軍專家做大會專題報告
同時,來自粵港澳大灣區多所高校的研究生代表參加了此次活動,這些高校包括香港科技大學(廣州)、澳門城市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中山大學和華南理工大學等。研究生論壇共展示了24場高質量學術報告,經蔣盛益、張林杰、陳廳、張通、朱天清、黃棟專家評審,兩個分論壇共評選出多項優秀成果。其中,來自香港科技大學(廣州)的朱心怡、王力平和廣州大學的蔡泳信、陳偉哲獲得一等獎;獲得二等獎的同學有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的李凡、中山大學的王文強、廣州大學的陳可和李家輝、暨南大學的周子楓、廣東工業大學的古萬揚、澳門城市大學的秦來巧和汪林林;獲得三等獎的同學有暨南大學李林、中山大學的黃俊嘉、廣東技術師范學院的周程和梁浩宇、華南師范大學的余振強和魏金輝、華南理工大學的簡智彬和金浩、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的胡世汶、華南農業大學的劉付邦和楊晨民、廣東工業大學的黃卓杰。這充分展現了粵港澳大灣區的青年學子在網絡安全與人工智能領域的創新潛力。
來自粵港澳大灣區的研究生論壇報告現場
研究生論壇頒獎典禮圓滿落幕——全場大合影
最后,大會專家主題報告與研究生論壇在熱烈的學術氛圍中圓滿落幕,此次論壇的成功舉辦,不僅為專家學者搭建了高水平的交流平臺,更為青年科研人才提供了展示舞臺。通過深入的技術探討和成果分享,與會代表們共同為推動我國網絡空間安全與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注入了新動力。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