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裂變催生新潛能
發掘未來資本市場的超新星
灣區時訊 2023年的創投行業,募資難度封頂,優質項目驟減,市場熱錢趨于負值。在國內國外經濟發展放緩的漫漫長夜下,每個人都在努力找尋一條走向光明的道路。
11月9日,“2023中國(廣州)未來資本峰會暨2023超新星榜單頒獎典禮”(以下簡稱“峰會”)在廣州越秀國際會議中心盛大開幕。峰會匯集了來自大灣區乃至全國投資界、企業界、政界等數十位重磅嘉賓,以“新裂變 ∞ 新潛能”為主題,特設五大主題論壇,深度探討了包括“產業創新、ESG、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硬科技”等在內的多個投資熱點議題,匯聚了創投行業新力量,指明了產業發展新趨勢。
本屆峰會由廣州市科學技術局、廣州市科學技術協會指導,易啟行科技主辦。廣州市科協黨組成員、秘書長黃增豪,越秀區人民政府副區長陳烯,廣州市科學技術局科技金融處處長麥家星,上海北外灘金融研究院院長、清華&浙大雙聘教授兼博導何佳以及50余家一線投資機構代表與150余家獲獎企業代表應邀出席了此次盛會。
峰會現場
主旨演講 長夜之中亦有繁星滿目
主辦方代表、易啟行科技CEO李彥超為峰會做開場主題演講。李彥超先生作題為《一起發現未來的超新星》的主題演講。他別出心裁地將“超新星”在演進過程中的三種形態比作三種不同類型的企業,分別是似普通星球的普通企業、似白矮星的問題企業、似有價值星體的盈利企業,而最后一種恰恰是我們所找尋的未來的超新星。緊接著,他通過回顧中國資本市場近兩三年的變化、剖析今年的現狀、縱向橫向對比中美市場等,從多個維度透析市場格局,并基于此表達自己對行業前景的預測。
主辦方代表李彥超先生作主題演講
上海北外灘金融研究院院長,清華&浙大雙聘教授、博導何佳先生在《中國金融體系主要矛盾與資本市場》主題演講中指出,談及中國金融體系的主要矛盾,首先要抓住的是金融的特征。在他看來,金融與其他行業最重要的差別在于,資金流動非常快速,而且近乎沒有成本?;谶@個特征,他指出要橫向看待現代金融,而非縱向,這是現代金融中比較核心的視角。隨后,他還結合金融的重要特征、市場的典型案例、自己的從業經驗等,深入剖析目前金融體系存在的矛盾,可謂鞭辟入里,卻又深入淺出。
上海北外灘金融研究院院長,清華&浙大雙聘教授、博導何佳作主題演講
紫金港資本董事長陳軍在發言中指出,生物醫藥賽道的投資要堅持長期主義。同時,他還認為這個賽道有兩個基本的投資邏輯,一是真實的臨床需求,二是企業要形成核心的壁壘。在硬科技大行其道的資本市場中,他有感而道,目前的創投行業應該稱之為投資企業家精神的行業,這個論斷可謂一針見血。
紫金港資本董事長陳軍作主題演講
澳銀資本合伙人熊鋼作《前瞻視角下的科技投資》主題演講,他用三個關鍵詞探討了對技術風險投資的思考:前瞻,即尋找通向廣闊藍海,做關鍵航道的扼守者;邏輯,即投出獨角獸,而不是投獨角獸;概率,即馬太效應在投資行業依然有效,每一個已經達到的狀態,必將一次又一次達到。
澳銀資本合伙人熊鋼
獎項頒布 共觀投資行業“群星閃耀時”
再漫長的夜晚,也會有黎明將至,再深邃的夜空,也會有繁星閃耀——ChatGPT橫空出世,生成式AI引發新一輪產業創新周期;智能制造、新能源依然朝氣蓬勃;半導體、生物醫療、新材料未來可期。
要讓世界看到中國科技的力量,更要讓世界看到中國投資人的身影。為助力創投行業順利渡過漫漫長夜,在波瀾壯闊的產業變遷之下尋找一條光明出路,匯聚產業崛起背后的創投力量,本次“超新星”榜單從九大行業、近3000個報名項目中評選出新銳投資人TOP30、投資機構TOP30、粵港澳大灣區母基金TOP10、新銳企業TOP30并設置了相關獎項,現場舉行了頒獎儀式。
所謂“新銳”,并不僅限于“新生力量”。對于投資經驗豐富的投資人而言,同樣需要與時俱進、自我革新。峰會現場頒發“金伯樂·新銳投資人”獎,金沙江聯合資本合伙人周奇,越秀產業基金管理合伙人、總裁盧榮,毅達資本合伙人涂鋆,睿資資本管理合伙人李天一,九鼎投資合伙人史巍,允泰資本創始人王振龍以及賽富亞洲基金合伙人袁陳杰等30位一線投資人榮登榜單。
“金伯樂·新銳投資人”頒獎儀式
風云跌宕的投資圈,需要投資機構用更加廣闊的視野和更加新鮮的思路來發掘潛在的未來之星。峰會現場頒發“TOP30投資機構”獎,澳銀資本、川創投、達晨財智、鼎心資本、復星創富、高瓴資本、高維資本、廣州睿資、南京金魚嘴創投、國際創投、翰頤資本以及瀚暉資本等30家投資機構榮登榜單。
“TOP30投資機構”頒獎儀式
“TOP30投資機構”頒獎儀式
自2021年開始,各地方母基金設立出現高潮,2023年也延續了這一趨勢。中國母基金行業已經進入到更加健康有序的發展階段,實現對優質資產的更長期陪伴。峰會現場頒發“粵港澳大灣區母基金TOP10”獎,珠海發展投資基金、廣州產業投資母基金、廣州創新投資母基金、深圳天使母基金、廣州科創母基金、粵科母基金、東莞市城市發展母基金、佛山市順德區創新創業投資母基金、中山市高質量發展母基金以及惠州產業投資發展母基金榮登榜單。
“粵港澳大灣區母基金TOP10”頒獎儀式
盡管初創時期的新興創新型企業有可能面臨不利的外部環境,但也有出類拔萃者獲得了快速增長,成為了今天不斷發光、逐漸被市場看見的超新星。峰會現場綜合九大行業發展現狀頒發“TOP30企業”獎,眾鈉能源科技、中科馭數(北京)、新通科技、新合生物、Showmebug、愛薩爾生物科技、赫中企云(北京)、傲勢科技、洛可可設計、長興潤德、北京擎科生物等30家優質企業榮登榜單。
“TOP30企業”頒獎儀式
“TOP30企業”頒獎儀式
“TOP30企業”頒獎儀式
五大圓桌議題 展望變革時代投資新方向
現代科學技術迅猛發展、廣泛滲透,當大模型、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ESG等多個熱點議題擺在投資人面前,新的投資方向會蔓延至何方?新的投資版圖會被怎樣改寫?
圍繞上述焦點議題,峰會現場除主論壇以外,還舉行了兩場同期分論壇。各論壇均設有圓桌對話,包括投資機構領軍人、新銳企業領袖、行業精英在內的多位大咖,從不同維度對創投行業的“今生未來”進行了深度交流和互動探討。
在主論壇上進行的“迎接新常態大變局下的投資新方向”圓桌對話環節,復星創富執行總經理梁雪妮、深圳天使母基金副總經理徐向東、紫金港資本董事長陳軍、萬聯廣生總經理熊小平、九鼎投資合伙人史巍同臺論道,分享各自在創投行業實戰多年以來的寶貴經驗,暢談在大變局下投資機構的創新生存之道,描繪未來的投資圖景,精煉總結未來的投資風口。同臺的五位投資大咖分別用冷靜、聚焦、卷、專注、產業深度這五個詞來概括當下及未來的投資方向,言淺意深又字字珠璣。
“迎接新常態大變局下的投資新方向”圓桌對話
今年是中國“雙碳”目標提出的第三個年頭,雙碳產業、綠色產業風口正勁,機遇充沛。而與雙碳理念高度契合的ESG實踐,也進入到了國內發展的黃金期。峰會特設“ESG背景下投資的術與道”圓桌對話,廣州睿資資本投資總監張家銘、亞洲賽富基金合伙人袁陳杰、盟浪科技聯合創始人俞錦、文遠知行資本市場總監葉慧惠作為論壇嘉賓,分別從投資角度與企業角度探討了各自在ESG上的認知與實踐。ESG實踐正逐漸從企業日常業務上的選擇題,變成了一道關乎發展前途的必答題,與此同時,“漂綠”現象也需要被警惕,行業與企業都需要建立合理的、公允的、標準的ESG評價體系。
“ESG背景下投資的術與道”圓桌對話
現代科學技術日新月異,引發了國際產業分工的重大調整,也促使各行各業積極探尋產業創新升級之路。“創新產業化,產業創新化”成為市場向上突破的新方向。峰會特設“產業創新變奏曲”圓桌對話,暨南大學企發所研究員、高維投資創始人李振球,聲揚科技聯合創始人、CEO李亞桐,廣州陸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總經理周婪嬪應邀出席,分享企業、產業探尋創新路徑的獨到法則。產業創新離不開科技創新,更多的資本需要被引導投入至科技創新之中,只有產生了顛覆性的技術,產業創新才能迎來更良好的生態。
“產業創新變奏曲”圓桌對話
近些年,在多重政策利好的加持下,生物醫藥行業發展勢頭迅猛。峰會現場,盛景嘉成創投華南投資總監羅小華,華蓋資本合伙人張翼,毅達資本大灣區合伙人、毅達匯順總經理涂鋆,誠存投資創始合伙人梁耀璋就“投資‘藥’向哪里發力”這一大主題展開了研討。在今年募投兩難的大環境下,相較于其他行業,生物醫藥行業的投融資表現依然可觀。盡管處于下行周期,該行業依然具有巨大的成長空間。
“投資‘藥’向哪里發力”圓桌對話
AIGC 的異軍突起,使人工智能再次企穩投資風口。峰會特設“數字時代下,如何擁抱AI浪潮”,金沙江聯合創投合伙人周奇、瀚暉投資首席投資官畢壘、上海紫源投資合伙人田洪港、北京匯仲律師事務所高級顧問蘇志甫應邀出席。要想走在AI技術的前沿,一方面是扎根深層“土壤”,不斷進行技術突破與創新,另一方面是持續探索,人工智能的發展是“持久戰”而非“突擊戰”。
“數字時代下,如何擁抱AI浪潮”圓桌對話
在這個變化不斷、復雜叢生的資本市場中,投資信心低迷、融資困難,企業如何站穩、如何為自身輸血、如何打開新局面,顯得尤為重要。在“苦練內功,打造未來資本市場的超新星”的圓桌對話現場,新勵成科技副總裁吳美玲、鈦動科技聯合創始人唐彬、九尾科技外服事業部副總經理林燦燦、大事件網絡科技聯合創始人羅倚天、泰昊樂生物科技品牌營銷總監羅鐵斌發表了不同看法。新一輪科技和產業變革正在重構全球創新版圖和全球經濟結構,也將涌現出更多創新主體和旺盛的融資、并購重組等資本需求。
“苦練內功,打造未來資本市場的超新星”圓桌對話
風云跌宕的投資圈,需要更加廣闊的視野和更加新鮮的思路來發掘潛在的機遇。在經濟大勢、外部環境、地緣政治、激烈競爭等不確定性因素下,尋找到確定性的創新、增長、降本增效,是每一個未來的“超新星”待完成的戰略課題。
我們相信并期待,未來會有更多投資機構、創新企業通過自我革新,不斷成為煥發新生命力的典型,為創投事業的繁榮添薪加柴、砌瓦添磚。
通訊員/彥超
責任編輯/劉秀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