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霜荏苒,居諸不息
時光知味,歲月沉香
2023月11月14日,南方海洋實驗室迎來五周歲生日,在這個特別的日子,回首南方海洋實驗室全體人員共同奮斗的1826天,每一步都是為科技自立自強書寫的生動注腳,每一頁都是為海洋強國夢譜寫的藍色華章。
啟動建設期
2018年11月14日,由廣東省人民政府授牌,珠海市人民政府舉辦,南方海洋實驗室正式啟動建設。
▲2018年12月16日,揭牌儀式隆重舉行
▲2021年11月14日,實驗室大樓正式啟用
對標國際先進實驗室,南方海洋實驗室創新體制機制,實行“政府所有、大學管理”模式和理事會領導、學術委員會指導下的主任負責制,同時發揮黨委的政治引領作用,攜手41家共建單位筑夢海洋。
▲2019年12月30日,第一屆理事會第二次會議召開
▲2022年4月8日,第一屆理事會第五次會議召開
▲2019年4月7日,第一屆學術委員會成立。學委會集聚了19名院士,學委會主任由蘇紀蘭院士擔任
▲2021年12月19日,中山大學高松校長視察
▲2021年10月9日,實驗室黨委成立;2021年11月15日,實驗室黨委書記正式上崗
▲2019-2020年實驗室與41家涉海機構簽訂合作框架協議
滿載殷切期望,肩負使命擔當
南方海洋實驗室堅持崇尚首創、力爭最優。
長風萬里搏勁浪
奮楫篤行建新功
為加快實現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強貢獻自身力量
首次!
▲2020年3月18日,我實驗室創新團隊成員、中山大學謝偉教授乘坐“深海勇士號”在南海1600米處發現“鯨落”。這是我國科學家首次發現該類型的生態系統
首本!
▲2022年9月21日,實驗室主辦的期刊OLAR成功入選2022年度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高起點新刊項目,是首個且唯一成功入選的海洋領域期刊
首個!
▲2022年11月,由實驗室主任陳大可院士主持申報的“智能敏捷海洋立體觀測儀”獲國際自然科學基金委重大儀器項目支持,是地球科學部時隔五年來首個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制項目
首艘!
▲2023月1月,實驗室主持建造的全球首艘智能型無人系統科考母船順利交付
首臺!
▲2023年9月14日,由實驗室聯合中山大學共同打造的國內首臺配備可自主升降折疊網箱的新型數字智能化深海養殖平臺“珠海琴”正式開工
首發!
▲2023年9月,由實驗室和騰訊公司合作打造的全球首個海洋領域數字孿生專用引擎DTO正式發布
最優!
▲2022年7月27日,實驗室在省里組織的考核評估中喜獲優秀,榮登榜首,爭取后獎補資金近6億元
心懷國之大者,矢志國之利器
南方海洋實驗室以“國際一流、國內領先”為目標,全力推動公共平臺建設,奠定硬實力基礎。
▲萬山海上測試場可提供試驗保障船、配套設備設施及全方位服務,滿足海洋科考、裝備試驗等海上作業需要
▲海洋科考平臺致力于構建包括河口海岸、深遠海乃至極地開展大氣、海面、水體、海底在內的全方位綜合探測科考服務體系
▲海洋遙感信息中心全面構建星、站、場、中心“四位一體”遙感監測體系,可提供海洋衛星遙感數據和專題產品共享、遙感云計算等服務
▲海洋數據中心充分匯集各類海洋數據資源,建設高可靠性、高開放度的海洋數據庫和共享服務平臺,可提供數據資料共享、產品研發、處理技術、培訓等服務
▲海洋生物資源庫積極構建海洋生物資源裝置、海洋生物信息中心和海洋生物應用推廣平臺,可提供資源保藏共享、樣品監測分析、基因測序分析等服務
▲海洋元素與同位素平臺可提供一站式前沿高效元素與穩定、非傳統和放射性成因同位素測試分析服務
▲南海四基觀測系統致力于在粵港澳大灣區和南海海域建立實時、全天候海洋綜合立體觀測系統,可提供實時監測、調查評估、應急觀測等服務
▲海洋工程技術試驗平臺圍繞工程材料海洋腐蝕、水下無人航行器測試、水下光纖感知等方向開展科研支持服務
實驗室堅持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把黨支部建到一線科研隊伍上,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推動黨建與業務“雙核”協進、相融相促。
▲2022年3月29日,實驗室召開黨員大會并選舉產生第一屆黨委委員
▲2023年7月,南方海洋實驗室舉行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2周年暨“七一”表彰大會
▲2023年6月,實驗室黨委與中交粵港澳區域總部黨工委開展主題教育聯學共建活動。實驗室黨委書記劉梅和中交粵港澳區域總部黨工委副書記、總經理梁卓仁講授專題黨課
▲2022年8月,我實驗室圓滿完成“2022年夏季粵港澳大灣區海洋生物地球化學綜合考察聯合航次”任務。航次由我實驗室黨委委員張小波同志擔任首席科學家,過程中黨員同志們充分發揮在科考一線的先鋒模范作用,不懼艱險、沖鋒在前。
人才是第一資源,實驗室為打造一流人才高地,創新人才機制體制,通過全職引才、柔性引智,創新服務方式、優化評價機制,營造人才強磁場。
▲2020年11月28日,陳大可院士榮獲2020年度“珠海十大英才”稱號
▲2020年11月24日,實驗室首批英才卡申領落地
▲聯合培養研究生進行實驗操作
▲2020年11月,在實驗室團建活動中,全體成員共同打造了“南方海洋號”
▲目前,實驗室已匯聚各類人才1147人。高層次人才著力發揮“頭雁”關鍵效用,青年人才積極發揮“雁陣”主體作用,活水充分涌流,競相迸發
助力兩翼齊飛,點亮科學夢想
實驗室以“攜手共圓海洋夢”為宗旨,匯聚優勢科研資源和創新要素,推動科技資源科普化,弘揚科學精神,提升科學素養。
▲2023年6月8日,實驗室舉辦世界海洋日主題宣傳活動
▲2023年6月,實驗室舉辦“海洋科學家進校園”活動
▲2022年10月,實驗室舉辦全國科普日活動
▲背靠中山大學,實驗室吸納了一批涉海學院師生共同組成海洋科普志愿者團隊,形成了一支專業結構完整、業務素質過硬、精神昂揚向上的科普志愿服務隊伍
立足灣區、深耕南海、放眼全球
實驗室不斷以更高視野闊步前進,綜合實力穩步躍升,影響力顯著增強。
▲2023年2月,教育部黨組成員、副部長吳巖一行調研實驗室
▲2023年3月,中國科協院士團來訪,為實驗室點贊
▲2023年9月6日,珠海現代海洋牧場高質量發展研討會在實驗室舉行。珠海市市長黃志豪發表講話
▲2022年2月,珠海市副市長李翀一行來訪調研
▲2023年6月,法國駐廣州總領事館科技與教育領事一行來訪實驗室
▲2023年10月,太平洋島國政商界聯合考察團一行來訪實驗室
運行期
01#
To be the first or the best
服務國家重大需求
南方海洋實驗室積極把握科技發展趨勢,突出前瞻性、戰略性需求,為服務國家戰略下好“先手棋”。
▲新型數字智能化深海養殖平臺“珠海琴”
▲智能敏捷海洋立體觀測系統(ISOOS)
▲海洋數字孿生系統DTO
02#
To be the first or the best
服務國際科學前沿
南方海洋實驗室堅持需求導向和自由探索“兩條腿走路”,加強基礎研究,推動原始創新,為突破國際科學前沿打好“攻堅戰”。
▲實驗室成立海洋負排放粵港澳創新研究中心,著力推動“海洋負排放”ONCE國際大科學計劃
▲實驗室設立前沿研究中心,以小型研究團隊為組成單位,圍繞前瞻性基礎研究和引領性原創成果開展工作。圖為前沿中心舉辦學術沙龍“快樂周三”
03#
To be the first or the best
服務社會經濟發展
南方海洋實驗室致力于把論文寫在祖國的江河湖海上,加強科技成果轉化,讓科技成果為更多人所及所享,為服務地方社會經濟發展畫好“同心圓”。
▲2023年5月19日,藍海科技產業園正式開工
▲2023年10月30日,珠港澳海洋風險監測預警研究中心正式掛牌成立
▲2023年9月7日,實驗室舉辦“珠海云”海洋科學小課堂活動,邀請珠海一中優秀學子參加
光陰五載,櫛風沐雨
臻于至善,久久為功
這是南方海洋實驗室,砥礪前行的五年,也是為實驗室行穩致遠打下堅實基礎的五年。
2023年1月,由實驗室主任陳大可院士主創的實驗室原創音樂《藍色夢想》全網上線。
……
最快樂的是我,最自豪的是我
我相信,我一定會實現心中藍色夢想
……
志之所趨,無遠弗屆
窮山距海,不能限也
我們將不忘來時路,揚帆新征程,在下一個五年,共同譜寫攜手共圓海洋夢的新篇章,努力做好新時代海洋強國夢的“趕考人”。
祝南方海洋實驗室
5周歲生日快樂!
來源:南方海洋實驗室
文/吳思銘
責任編輯/劉秀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