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區時訊 11月26日上午,由CCF廣州舉辦的珠江論壇第34期--第五屆人工智能與教育發展前沿論壇在華南師范大學計算機學院成功舉辦。人工智能正逐漸成為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的重要驅動力,并逐漸深入至教育這一重要領域,智能時代的跨界融合將改變教與學的方式,從而對教育帶來新的機遇與挑戰。本次珠江論壇以人工智能如何賦能教育發展為主題,探索人工智能時代的產學研和人才培養問題,活動吸引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華東師范大學、華南師范大學、浙江師范大學、貴州師范大學、廣東技術師范大學、鄭州輕工業大學、廣東工業大學、廣東財經大學、廣東理工學院、番禺職業技術學院、廣州新華學院、廣州軟件學院等的參會代表,以及來自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廣東恒電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廣州騰科網絡技術有限公司、中鐵建地產集團、廣州亮魚科技有限公司、博睿(廣州)科技有限公司等的企業代表,共計近200人。廣東省智能科學工程研究中心、廣東省服務計算工程研究中心、廣州市大數據智能教育重點實驗室、教育部腦認知與教育學科重點實驗室、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廣東恒電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協辦支持,湯庸教授、蔣運承教授、郝天永教授擔任論壇執行主席。
前沿論壇活動現場
CCF廣州主席、華南農業大學數學與信息學院院長黃瓊教授及CCF廣州委員、華南師范大學計算機學院/人工智能學院蔣運承院長分別致辭。黃瓊教授熱烈歡迎參與本次論壇的各位代表,介紹了CCF廣州的發展和珠江論壇這一特色活動系列,以及人工智能與教育發展之間的支撐和聯系。蔣運承院長希望通過本次前沿論壇,集思廣益、相互交流,扎實開展教育研究與創新,為人工智能支撐的教育科研做出有價值的貢獻。
華南師范大學蔣運承院長代表承辦單位致辭
第一位主題報告嘉賓為許勇教授,是華南理工大學副校長、教授、博導,廣東省大數據分析與處理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也是CCF廣州第四屆、第五屆分部主席。許勇教授對新時代產教融合的時代擔當、難點及探索思考做了詳細的分享,同時表示高校作為教育、科技、人才要素的結合點,深化產教融合是歷史賦予的時代使命,并結合國家卓越工程師學院,介紹了建設思路和人才培養的路徑。
華南理工大學許勇教授做主題報告
第二位主題報告嘉賓為錢衛寧教授,是華東師范大學教授、博導,數據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先后入選上海市優秀學術帶頭人、國家級高層次人才計劃。錢衛寧教授介紹了在數字化教學平臺及資源日益豐富的背景下,對數據專業的學生培養做了深入的分析和討論,表示數據專業是互聯網時代新專業方向,教育者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考慮“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寓教于樂、教學相長”等問題,讓學生真正學到技術,為創新新興教育模式創造機會。
華東師范大學錢衛寧教授做主題報告
第三位主題報告嘉賓為印鑒教授,是中山大學人工智能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導,廣東省大數據分析與處理重點實驗室主任、廣東省大數據管理與應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廣東省特支計劃杰出人才。印鑒教授系統性介紹了當前人工智能學科教材的調研,按國別區域做了詳細分析,表示推動教材建設不單需要研究教材本身,還需要從教育理念、培養目標和課程體系入手,層層遞進研究,并提出完善高校人工智能教材建設體系,為培養人工智能交叉人才提供理論和實踐教材基礎。
中山大學印鑒教授做主題報告
專家的精彩主題報告引起了現場聽眾的共鳴,參會人員結合自身的教育科研經驗和人才培養實踐,與嘉賓進行互動問答,一問一答之間解疑答惑,獲得現場陣陣掌聲。報告結束后,CCF理事、華南師范大學計算機學院湯庸教授為許勇教授頒發感謝狀,CCF廣州委員、華南師范大學計算機學院/人工智能學院院長蔣運承教授為錢衛寧教授頒發感謝狀,CCF廣州委員、廣東恒電信息科技股份公司高靜董事長為印鑒教授頒發感謝狀。
主題報告嘉賓與參會人員互動交流
為主題報告嘉賓頒發感謝狀
最后,CCF理事、華南師范大學計算機學院湯庸教授對本次論壇活動做總結,感謝三位主題報告嘉賓從學科建設、教材建設、交叉科研、人才培養等多個方面進行了詳細闡釋和前沿經驗分享,祝賀論壇成功召開。至此論壇順利圓滿閉幕,部分參會人員與嘉賓合影留念。
湯庸教授做論壇總結
參會人員與嘉賓合照留念
通訊員/天永
責任編輯/劉秀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