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區時訊 “感謝他們精湛的醫術,感謝他們無微不至的關懷,是他們給了我母親又一次生命!”近日,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甘肅醫院胸外科收到了一份來自患者家屬的感謝信,字里行間充滿著對王軍業教授、牛榮主任醫師以及治療團隊的感激。
在駐甘4個多月里,這樣暖心的故事還有很多,作為來自廣州的援甘專家,王軍業教授不僅為當地的患者帶去了希望,同時也為中腫甘肅醫院胸外科打造一支人人有奔頭的團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一封感謝信:80歲肺癌老人的二次新生
80歲高齡的王老太(化名)于今年4月份查出肺部惡性腫瘤,雖然還處于早期,但這對他們一家來說猶如晴天霹靂。兒女們帶著老人輾轉成都和蘭州各大醫院就醫,卻都因為年齡大、血氧濃度低、肺功能差等原因被告知王老太無法進行手術。僅僅從4月到9月,多次CT發現,王老太的腫瘤在肉眼可見地長大,全家人都非常擔心,死神也在一步一步逼近……
正當絕望之際,女兒領著王老太慕名來到了中腫甘肅醫院就診,求助于胸外科王軍業教授、牛榮主任醫師治療團隊。面對這個棘手難題,治療團隊沒有退縮,不僅收治了王老太,還針對王老太的特殊情況,認真研究討論病情,精心設計手術方案,制定了詳細的針對性術前訓練。術前王軍業還找到王老太的兒女們,對手術方案、術前訓練等進行了明確的告知和耐心的解釋,并且考慮到切除整個肺葉會對術后的生活質量產生較大影響,所以采取了術前先對腫瘤部位進行精準定位,以盡可能小的面積完全切除腫瘤的方案,以保證老人術后的生活質量不受太大影響。
“本想著醫院能給母親做手術就已經非常幸運了,沒想到治療團隊還細致周到,甚至考慮到了母親術后的生活質量問題,這種一切為病人著想的態度才是真正優秀、令人敬佩的醫生啊!”王老太的女兒說。
王軍業帶領治療團隊查房
10月10日,在王軍業團隊的精心設計和周密安排與麻醉科王海東主任精準嫻熟的麻醉護航下,王老太順利完成了腫瘤切除手術。此前家屬擔心的麻醉、感染、出血等問題都沒有發生。在這個過程中,曹群護士長的護理團隊也一直無微不至地照顧王老太,陪著她一起抗擊癌魔。
治療團隊進行手術
王老太的家人們在感謝信寫到:“粵甘共建,胸懷大愛,為西北人民健康事業帶來實實在在的實惠和便利,衷心感謝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甘肅醫院胸外科的醫護團隊,正因為有像他們這樣有高度使命感和強烈責任感的優秀醫護人員,才讓廣大的患者看到了希望,向他們致敬!”
一個新臺階:單孔胸腔鏡技術扎根蘭州
為了讓更多患者受惠,王軍業還帶了很多醫療技術“干貨”來到蘭州,希望讓這些技術能夠在隴原大地生根發芽。王軍業毫無保留,用心傳授,還發展及提升了中腫甘肅醫院胸外科的單孔胸腔鏡肺癌根治技術、肺段切除、胸腹腔鏡食管癌微創手術、食管胃交界癌兩切口Ivor-Lewis手術、無痛肺部微小結節精準定位技術、不同路徑巨大縱膈腫瘤規范切除等高新、高難手術,將甘腫胸外科技術能力從量變引向質變道路。
王軍業教授攜治療組查房指導
單孔胸腔鏡技術是近年國際上出現的新型胸腔鏡微創手術方式,是在原來開展胸腔鏡手術的基礎上進行的技術改變、結合手術美容縫合技術而完成的一種微創手術革新。應用單孔胸腔鏡進行手術,患者的體表傷口由原來的2-4個孔減少成1個孔,減少了患者更多的創傷,對于控制圍手術期并發癥和術后加速康復方面,具備更大的優勢。單孔胸腔鏡僅有1個長約3cm左右的手術切口,減少了對于肋間神經和肋間血管的損傷。
在王軍業的支持下,中腫甘肅醫院胸外科順利完成單孔胸腔鏡下肺葉切除+縱隔淋巴結清掃術,單孔胸腔鏡+腹腔鏡食管癌根治術,單孔胸腔鏡經劍突下路徑前縱膈腫瘤切除。這一系列單孔胸腔鏡手術的成功開展標志著中腫甘肅醫院胸外科的手術水平再上一個新臺階,并為今后繼續開展高難度胸外科單孔胸腔鏡技術積累了臨床經驗,對提高胸外科手術質量和安全水平意義重大。
患者術后恢復順利,出院前與醫護人員合影留念
除了帶來更高階的外科技術,王軍業還對胸外科的手術進行規范化管理。他要求每一臺手術均要制定詳細手術計劃、預處理方案,從微創化、規范化、精細化、模塊化、快康化幾個方面嚴格要求,細化到每一步操作手法及技巧。他常說,對手術的每一處細節都要求嚴格,才對得起病人的每一份信任。
王軍業指導、帶教中腫甘肅醫院胸外科醫生開展手術
經過一系列改革,現在胸外科的手術質量、安全性都得到了提高,這也提高了胸外科醫護團隊的信心,贏得了醫院同事的信任,使胸外科走上健康穩步發展的軌道。
一次次暖心牽手:打造一支人人有奔頭的團隊
想要讓優質技術服務更多百姓,離不開團隊成員的共同努力,因此“打造一支人人有奔頭的團隊”也是王軍業此次甘肅行的初心和使命。來到甘肅后,王軍業從了解科室歷史、正視現狀、發現問題入手,第一時間拜訪了胸外科老前輩李建成院長,并與科室全體醫生、護士長及部分護理人員進行座談交流,全面了解了胸外科的發展歷史及現階段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如何激發每位胸外科醫生的工作熱情?如何使胸外科從具體專業點變發展致體變?王軍業和每一位胸科醫生詳談,制定了每個人的亞專業方向,涓涓溪流將匯聚成河海,亞專業的細化、將直接提升壯大、拔高胸外科的整體實力,使每人努力有方向、科室多點發展有力度。
在科室制度建設方面,根據甘肅院區與胸外科的現狀,王軍業大刀闊斧,不破不立。他提出了:成立胸科專家委員會、胸外科科務會、科室大查房制度、術前討論制度、術前檢查規范化、績效改革、科室二次分配改革、醫療組設置、甘腫的胸科數據庫、建立住院患者出院后的統一管理制度和隨訪制度、責任護士的制度、兩科室病房、文化建設等多條制度建設。
“王教授到我們科室之后,為科室的同事開展了生日慶祝活動,還用心為每一位同事寫了信;他還邀請了老院長來帶領我們年輕人一起查房,組織了胸外一、二科聯合查房等活動……讓我們科室成員們慢慢‘擰成一股繩’,更加團結、更有力量。”胸外科的同事如是說。心系隴原,手栽溫暖。在駐甘的4個多月的時間里,王軍業實現了硬技術的軟著陸,軟文化的長發展,從硬核的醫療技術培訓到科室文化的建設等,全方位提升科室團隊的凝聚力和戰斗力。
王軍業邀請李建成老院長指導查房
“共建國家區域醫療中心是粵甘暖心的牽手,未來,希望胸外科的同事們能夠繼續緊跟時代發展步伐,不斷找差矩、補短板,學習新技術、提升專業能力,積累豐富的臨床診療經驗,為廣大患者提供更加優質的醫療服務,造福西北百姓。”王軍業說。
通訊員/陳鋆 鄭敏珊
責任編輯/劉秀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