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區時訊 “這次手術治療的難度絕不僅僅是1+1=2那么簡單,但中腫團隊雙劍合璧,鏡下接力實現了1+1>2的治療效果!”近日,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胸科楊弘主任醫師團隊聯合結直腸科林俊忠主任醫師團隊成功完成了一起復雜的食管癌+回盲腸癌全腔鏡根治手術,幫助罹患消化道“孖生”惡性腫瘤的黃阿伯(化名)摘除了腫瘤。
胸悶、胸痛,一查竟是雙腫瘤
今年9月,來自韶關的黃阿伯干農活時突發胸悶、胸痛,而且胸痛如刀絞一般,進食后吞咽出現梗阻感,同時伴有右下腹墜脹痛。在家人陪伴下,黃阿伯來到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胸科楊弘教授門診就診。經過檢查發現,黃阿伯得的是食管中分化鱗狀細胞癌。隨后,在術前電子纖維腸鏡中顯示,黃阿伯回腸末端與盲腸互相交接的部位還有一環形腫塊,活檢報告提示為回盲部中分化腺癌。黃阿伯消化系統同時罹患了2個惡性腫瘤,情況非常危急。
高難度、高風險、高并發癥發生率
難度升級,層層疊加
原來黃阿伯曾患喉癌,并且長期患有貧血。他曾經進行過膽囊切除手術治療,這會使得腹腔內臟器黏連較普通患者更為嚴重。加之,新發現的兩處原發腫瘤均分期偏晚,且黃阿伯的身體狀況差、合并癥多,同時切除兩個原發腫瘤風險極高,稍有不慎便會發生嚴重并發癥甚至導致手術失敗。
“這次手術治療的難度絕不僅僅是1+1=2那么簡單。”楊弘介紹,如果分期進行手術,無論先處理哪個腫瘤,都可能出現另一處腫瘤加速進展的情況。并且采取任何一項手術均會因腹腔術后改變而增加另一項手術的難度。
面對這樣的挑戰,楊弘帶領團隊迎難而上。了解黃阿伯的情況后,胸科主任林鵬教授立即組織了一個由胸科、結直腸、麻醉、營養、護理等多個學科的聯合會診,對黃阿伯的病情展開了深入討論,并進行了精心的手術評估和充分的圍術期準備。
經多學科團隊專家反復會診磋商,最終決定,采用全腔鏡的方式,在減少患者創傷的同時,縮短手術時間,爭取一次性同時切除兩處腫瘤。但這無疑對主刀醫生提出巨大的挑戰。
大跨度,大范圍,大任務
鏡下接力,雙劍合璧
11月14日,黃阿伯進行了手術。在手術中,醫生團隊采取了多學科聯合手術的方式。先由胸科楊弘進行全腔鏡下食管癌三切口根治術,隨后,由結直腸科林俊忠團隊進行接力,采取腹腔鏡下回盲腸癌根治術。由于手術范圍大,在整個過程中,麻醉科醫生仔細監測患者的麻醉情況及生命體征的變化,確保黃阿伯的安全。在各個團隊的通力協作下,歷時近9個小時,成功實現了食管癌與直腸癌的根治性切除,手術過程相當順利,黃阿伯的出血僅為150ml。
楊弘教授帶領胸外科團隊先行全腔鏡食管癌根治術
林俊忠教授帶領結直腸科團隊,與胸外科團隊無間配合完成腔鏡下結腸癌根治術
手術后,由鐘就娣科護長率領的胸科一區護理團隊,對黃阿伯進行了全程肺康復及快速康復的護理計劃制定和執行。小創傷的手術,加上護理團隊的細致關懷,為黃阿伯的康復按下了“加速鍵”,術后僅8天便順利康復出院。
術后僅8天黃阿伯便順利康復出院
實現1+1>2的治療效果
據了解,這是楊弘團隊繼2022年開展華南地區首例全腔鏡食管癌、結腸癌雙原發腫瘤根治術后,再一次與結直腸科“雙劍合璧”成功實施該類手術。相比上次手術,黃阿伯的兩處原發腫瘤均分期更晚,且術前合并嚴重貧血等多種合并癥,基礎狀態更差,手術與圍術期管理難度明顯增加。而此例手術的成功實施及患者的順利康復出院,也標志著中腫胸外科的手術水平、護理能力及多學科協作能力均邁上了全新高度。
“這次手術難度堪稱豆腐上雕花,但是經過團隊成員的努力,最終取得了1+1>2的治療效果。這再次證明了多學科聯合手術的優勢,通過不同學科的醫生共同參與,可以更全面地考慮和處理手術中的各種問題,為患者提供更優質、更個性化的診療方案,在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同時,也加速患者的整體康復,讓手術從速和質上都得到了提升!”楊弘說。
近年來,中腫外科團隊十分注重發展腔鏡技術,并在短時間內在多個癌種上取得實質性進展。不僅減少患者創傷,又減低醫療費用,有利于患者及時治療,這也標志著中腫微創手術技術再上新臺階,為疑難病患提供優質服務的能力不斷提升。
通訊員/鄭敏珊 陳鋆
責任編輯/劉秀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