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區時訊 5月6日,中國硯都肇慶市端州區白石村傳來一則驚人消息,端硯石匠潘樹明家中竟藏有一方珍稀老坑端硯,硯臺面積高達1110cm²,更令人驚嘆的是,硯的正面竟展現出三塊總面積達195.31cm²的魚腦凍,猶如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美得如夢如幻。
這是近百年來發現的老坑巖端硯魚腦凍品類中,魚腦凍面積最大、三個圖案都完整的一方端硯,其中兩個桃心型中,心心相印、完整無瑕,簡直是一件稀世珍寶,市場價值高達900萬元以上。
著名畫家、書法家王藝老師也親自前來鑒賞,激動不已地表示:“這方硯真乃無價之寶,對于我們這些畫家、書法家來說,簡直是夢寐以求的神器。在魚腦凍上蘸筆,感覺滑如絲綢,瞬間激發無限靈感!”
端硯石匠潘樹明揭秘:端硯作為中國四大名硯之一,歷史悠久,技藝非凡。而魚腦凍這一獨特紋理更是讓人嘆為觀止,宛如自然界的神來之筆,散發著夢幻般的美感。
端硯石匠潘樹明介紹:端硯歷史上,魚腦凍的形態,具體說來應分為三種:
一是類似圓型或橢圓型的魚腦凍,外圍是胭脂火捺,這種魚腦凍似天地之間一團浮云和水氣運轉,有如“渾沌初開”的氣勢。我制作的這方硯就屬于這一種,而且三個圖案完整、面積最大,非常珍貴。
二是浮云魚腦凍,恰如晴天的一朵或幾朵白云,最佳色是天青作底色,有浮云輕飄、風吹松散的感覺。
三是魚腦碎凍,即不是完整的,更不是圓型或橢圓型的,而是錯落疏散,有時像花生米或蠶豆般大小,零零碎碎地錯落分散在硯堂中。
端硯石匠潘樹明透露,魚腦凍的形成是大自然的神奇饋贈。在硯石數百萬年的形成過程中,經過地下水的沖刷和滲透,礦物質逐漸沉淀,最終形成了這如夢如幻的紋理。每一塊端硯魚腦凍都是獨一無二的,美麗而獨特。除了自然之美,端硯魚腦凍還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內涵。它見證了中國工匠的精湛技藝和無窮智慧,從選材、設計到雕刻、打磨,每一步都凝聚著匠人的心血和汗水。
端硯石匠潘樹明認為,端硯魚腦凍不僅是一件藝術品,更是一種精神的寄托。它承載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對傳統文化的熱愛。每當我們欣賞它時,都能感受到那份匠人的智慧和情懷。在現代社會,端硯魚腦凍早已超越了實用工具的范疇,成為收藏家和藝術家們競相追捧的珍品。它的美麗和獨特讓人為之傾倒,成為藝術品市場中的璀璨明珠。
然而,端硯石匠潘樹明強調,端硯魚腦凍的價值不僅在于其物質價值,更在于其文化價值和精神價值。它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瑰寶,是我們民族的驕傲。
作為端硯世家的傳承人,端硯石匠潘樹明從小便跟隨父親學習端硯制作技術,20歲便出徒自立門戶。他的作品刀法細膩、構圖新穎、硯池明顯、實用大方,深受國內外顧客的喜愛和追捧。1991年日本蘭亭筆會到肇慶進行端硯文化交流時,端硯石匠潘樹明受到當時日本蘭亭筆會會長好評,同時受到同行的日本協和株式會會長贊賞。
端硯石匠潘樹明與妻子共同創業,將端硯作品遠銷至日本、中國臺灣、新加坡、馬來西亞、越南等地。他們用辛勤勞動賺來的錢購買了大量原始端硯石,準備繼續制作更加精美的端硯,為傳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貢獻自己的力量。
通訊員/陳永博
責任編輯/劉秀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