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所有2023下半年新晉CCF會員中,有64人是學者網成員,占據新晉成員總人數的10.7%,如圖1所示,具體成員如表1所示。分析報告會以這64名成員作為藍本分析。
圖1
表1
申請人姓名 |
性別 |
單位名稱 |
單位地區 |
學者網主頁地址 |
---|---|---|---|---|
白琳 |
女 |
西安郵電大學 |
西北 |
|
閉應洲 |
男 |
南寧師范大學 |
華南 |
|
蔡奕僑 |
男 |
華僑大學 |
華東 |
|
曾衍瀚 |
男 |
廣州大學 |
華南 |
|
曾振東 |
男 |
廣東行政職業學院 |
華南 |
|
陳伯林 |
男 |
西北工業大學 |
西北 |
|
陳良銀 |
男 |
四川大學 |
西南 |
|
陳思光 |
男 |
南京郵電大學 |
華東 |
|
陳鐵明 |
男 |
浙江工業大學 |
華東 |
|
陳曉峰 |
男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
西北 |
|
陳亞瑞 |
女 |
天津科技大學 |
華北 |
|
陳毅東 |
男 |
廈門大學 |
華東 |
|
鄧清勇 |
男 |
廣西師范大學 |
華南 |
|
范晨悠 |
男 |
華南師范大學 |
華南 |
|
房春榮 |
男 |
南京大學 |
華東 |
|
葛強 |
男 |
河南大學 |
華中 |
|
關志濤 |
男 |
華北電力大學 |
華北 |
|
胡成玉 |
男 |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
華中 |
|
胡艷梅 |
女 |
成都理工大學 |
西南 |
|
江先亮 |
男 |
寧波大學 |
華東 |
|
李劭劼 |
男 |
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 |
華南 |
|
李鄉儒 |
男 |
華南師范大學 |
華南 |
|
李宇耀 |
男 |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 |
華南 |
|
梁軍 |
男 |
華南師范大學 |
華南 |
|
梁瑞仕 |
男 |
電子科技大學 |
西南 |
|
林繼賢 |
男 |
廣東龍泉科技有限公司 |
華南 |
|
劉景森 |
男 |
河南大學 |
華中 |
|
劉雷 |
男 |
廣東科技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
華南 |
|
劉野 |
男 |
南京農業大學 |
華東 |
|
羅敏靜 |
女 |
廣州智能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
華南 |
|
毛愛華 |
男 |
華南理工大學 |
華南 |
|
毛亮 |
男 |
深圳職業技術大學 |
華南 |
|
苗曉曄 |
女 |
浙江大學 |
華東 |
|
彭昱忠 |
男 |
南寧師范大學 |
華南 |
|
彭之軍 |
男 |
廣東郵電職業技術學院 |
華南 |
|
秦磊華 |
男 |
華中科技大學 |
華中 |
|
丘心穎 |
女 |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 |
華南 |
|
邱錫鵬 |
男 |
復旦大學 |
華東 |
|
任亞洲 |
男 |
電子科技大學 |
西南 |
|
宋友 |
男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
華北 |
|
孫濤 |
男 |
國防科技大學 |
華中 |
|
湯步洲 |
男 |
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 |
華南 |
|
湯德佑 |
男 |
華南理工大學 |
華南 |
|
唐姍 |
女 |
上海第二工業大學 |
華東 |
|
王常吉 |
男 |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 |
華南 |
|
王勇 |
男 |
廣東工業大學 |
華南 |
|
吳定明 |
女 |
深圳大學 |
華南 |
|
吳嘉婧 |
女 |
中山大學 |
華南 |
|
吳俊君 |
男 |
佛山科學技術學院 |
華南 |
|
伍楷舜 |
男 |
香港科技大學(廣州) |
華南 |
|
肖晶 |
女 |
武漢大學 |
華中 |
|
許小龍 |
男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
華東 |
|
薛醒思 |
男 |
福建工程學院 |
華東 |
|
閆巧 |
女 |
深圳大學 |
華南 |
|
余國先 |
男 |
山東大學 |
華東 |
|
余松森 |
男 |
華南師范大學 |
華南 |
|
張東祥 |
男 |
浙江大學 |
華東 |
|
張浩 |
男 |
福州大學 |
華東 |
|
張里博 |
男 |
西南大學 |
西南 |
|
張瀟 |
男 |
中南民族大學 |
華中 |
|
張展 |
男 |
哈爾濱工業大學 |
東北 |
|
張智軍 |
男 |
華南理工大學 |
華南 |
|
周強 |
男 |
滁州學院 |
華東 |
|
朱清華 |
男 |
廣東工業大學 |
華南 |
圖2中展示了地域與簡歷信息豐富度相關性,其中華南地區的學者更傾向于在學者網上完善自己的學術簡介,高達45.83%;其次是華東占據29.17%。相比之下,華中、華北和西南地區的用戶在完善學者網簡介方面較少,分別占據12.5%,8.33%和4.17%。
這一現象可以部分歸因于學者網在華南和華東地區的學術影響力較大,在這兩個地區開展頻繁的學術交流會議和設立研究機構,這也使得這些地區的CCF學者更愿意對學者網的認可相當高,愿意將學者網作為展示自己學術成果的平臺。
盡管在華南以外的中部、北部和西南地區,學者網的影響力相對較小,但學者網仍然對這些地區具有一定的影響力。
圖2
在新晉CCF高級會員中的學者網用戶中,發布動態的人數為40,占注冊人數的62.5%;發布學術活動的用戶有17人,占注冊人數的26.6%;同時發布動態和學術活動的人數為17,和發布學術活動的用戶高度重合。最近一次發布動態的時間在2020-2022年的用戶有18名,占動態更新總人數45%,最近一次發布學術活動時間在2020-2022年的用戶有11名,占學術活動更新總人數64%。數據如圖3和表2所示。
在新晉CCF高級會員中,更新動態的人數為40,而更新學術活動的用戶有17人。這表明大部分高級會員更傾向于使用動態功能。其次,注冊后的用戶選擇發布動態的比例超過一半,這進一步證實了高級會員更喜歡使用動態功能。然而,與只發布動態的用戶相比,發布過學術活動功能的用戶相比使用過動態的用戶更有可能再次更新個人主頁。這可能表明發布過學術活動的用戶對該功能使用較為滿意,并且他們更有動力繼續使用該功能。
圖3
表2
注冊人數 |
動態更新人數 |
學術活動更新人數 |
同時發布動態和學術的人數 |
|
合計 |
60 |
40 |
17 |
17 |
2020年前 |
40 |
22 |
6 |
6 |
2020年后 |
20 |
18 |
11 |
11 |
學者的簡介信息詳細度可分為三類。
第一類用戶是擁有詳細豐富的個人簡介,并實時更新自己的動態和學術成果,且發布過動態諸如學校招生簡介,企業項目公開,競賽報名等。典型用戶如圖4,圖5所示,用戶在個人簡介寫入自己的研究方向,教育背景,工作經歷,項目經歷等;在個人學術成果寫入自己發表的5篇SCI論文鏈接;在個人動態發布了機器學習(商務數據分析)課程3月22日上線中國大學MOOC;2019中國高校計算機大賽——微信小程序應用開發賽競賽規程;歡迎訪問我的學者主頁三條動態。
第二類用戶是擁有詳細豐富的個人簡介,并實時更新自己的動態和學術成果。典型用戶如圖6,圖7所示,在個人主頁寫入了基本信息,研究方向,學位職稱,學術活動,學術會議,教學與人才培養情況,指導畢業碩士生,基礎科研基金項目,企業研究開發項目和主要獲獎等詳細信息。并在學術成果里列出發表的論文14余篇,項目工程10余個。
第三類則是僅有簡單的個人簡介,并沒有學術成果和動態發布。典型用戶如圖8,圖9所示。
圖4
圖5
圖6
圖7
圖8
圖9
在所有學者網2023下半年新晉CCF會員中,涉及的方向有人工智能,神經網絡,軟件研發與應用,智慧教育密碼學與信息安全,編碼與信息論,數據挖掘,社交網絡,計算復雜性,計算語言學,區塊鏈,大規模數據管理,業務過程管理,人工智能及其應用,計算機視覺,云計算,社會計算、智能推薦系統、多媒體內容理解與信息檢索等。
其中頻率最高的是機器學習,其次是數據挖掘,社交網絡,公鑰密碼學,計算機視覺,隱私計算,數據如圖10所示。
圖10
(編輯:陳映欣,數據分析:陳映欣,李若琳,魏玲玲)
評論 0